#1
發表於 2022-12-7 06:23
江蘇有這樣一座城市,它身處江北,卻被視為江南。提起它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以煙花三月、春風十里、淮左名都的意象為中國人勾勒出瞭如詩如畫的美。它曾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都是全國性的經濟中心,被范文瀾等歷史學家譽為通史式繁華第一城。
近代以來,它卻喪失掉了昔日的輝煌,它就是揚州。在蘇中蘇北漸進崛起的今天,揚州又能否復盛,重拾往日的輝煌呢?
水做的揚州
身在江北的江南城市
揚州在長江下游的北岸,南與鎮江和省會南京隔江相望,西與安徽滁州接壤,東鄰泰州,北靠淮河穿城而過的淮安。
廣義上的江南多指長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區,狹義上的江南多指長江以南、太湖周邊的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嘉興、杭州、湖州、紹興等地區,當然關於江南的區域範圍,說法還有很多,這裡不多做贅述。
每當問起別人揚州算江南嗎?幾乎所有人都會給予肯定的回答,並且還會說一句:如果揚州不算江南,哪裡又是江南呢?
高水河流經的揚州城區
船行河上、城在岸邊
如今的高水河還是江都水利樞紐抽引江水
實施南水北調的重要通道
攝影/鬱興
揚州,是一座典型的身在江北,卻有著江南靈魂的城市。
江南在地理上特點之一就是河網密佈,而揚州的城市發展就一直與水密切相關。地理學家陳正祥就在《中國歷史文化地理》一書中寫道:“在中國的同類型城市中,如果要找一個‘水城’或‘水都’,揚州可能比蘇州更勝一籌。
揚州區位及水網圖
打開揚州地圖就會發現,揚州的水系如毛細血管一般鋪開。
古代的揚州城曾瀕臨長江,隋唐時期,鹽城、南通一帶還尚未成陸,那個時候,揚州就是一個河港、海港兼而有之的城市,揚州城內水道則更是多如髮絲。再加上白馬湖、廣洋湖、高郵湖、邵伯湖等,這裡湖連河、河匯江、江通海。對內,它是江淮水上交通的總樞紐,對外,它又通過海港與世界相連,從隋唐以來的1500多年間,全國最大的造船廠都在揚州,這種造船工業的繁榮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
改革開放後,萬噸巨輪、十萬噸巨輪等紛紛出現,揚州的造船業才被其他地區所取代。歷史上揚州所造的船曾往來於運河兩岸,通行於長江之中,更曾經遠渡重洋。湖泊、運河、長江、海洋,這些水運條件讓揚州實現了跨越2000多年的繁榮,經濟繁榮又帶來了文化昌盛。
優越的交通位置帶給了揚州2000多年的繁華
隨著長江江岸不斷南移
揚州城址也經過了幾次南移
繪圖/王航
隋唐時期,“揚一益二”的揚州甚至超過了長安、洛陽,詩人們紛紛前來,他們毫不吝惜筆墨,用盡了世間最美好的詞語讚美這座城,杜牧甚至直接用“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來指出揚州就是江南,在詩人心中,揚州絕對是一座代表江南的城市。揚州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所具備的文化特徵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面,雖在長江北岸,卻是典型的江南城市。
揚州園林的代表便是瘦西湖、個園、何園、小盤谷等
五亭橋畔的白塔就是當時仿北京北海白塔所建
揚州的盛與衰
繁華也交通,衰落也交通
揚州是水城,水對於揚州的歷史意義極為重要。正是因為水,才有了揚州歷時2000多年的繁華。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今揚州城西北的蜀岡上建造邗城,邗城便是揚州最早的城市雛形。據考古學家推斷,那時的長江就在蜀岡南面流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長江南岸易受到水流沖刷,北岸則容易淤積泥沙,形成沙洲,進而連洲成陸,形成沖積平原,也正因為如此,長江的江岸線才不斷南移。由於長江江岸的變化,才有了揚州城的變化,進而才有了揚州的繁盛與衰落。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揚州位於南北政權控制範圍的交界區域,尤其是隨著西晉末年士族的“衣冠南渡”,揚州成為南北方文化的交融之地。隋滅陳後,隋煬帝開鑿運河連通洛陽和揚州(時稱江都),揚州開始進入到全盛時代。
隋煬帝甚至在揚州修建了隋宮
至今揚州運河邊的河堤依然被人們稱為隋堤
唐武德九年(626年),揚州正式成為城市名,安史之亂後,大量人口湧入揚州,原來的城市已容納不下這麼多人口了,並且長江江岸線已經南移,此時的揚州城也從蜀岡上下來,向東南移建到邗溝兩側,新建的揚州城依然緊依長江,距離長江入海口不到200公里,海船都可直接在揚州停泊。
圖為清代揚州畫家王素所繪的《運河攬勝圖》
畫中描繪的是清朝揚州邵伯鎮的運河風光
商埠風華和市井風情
堪稱揚州版的《清明上河圖》
供圖/揚州博物館
到唐朝中晚期,揚州成為了“雄富冠天下”的東方大都市,此時兼具海港和河港的揚州,地位就像今日的上海一樣。
圖為1961年,揚州評話老藝人王少堂
和文藝界人士在揚州園林中整理評話時的場景
攝影/王瓊
宋元時期,為了靠近長江,揚州城址繼續南移,此時南通、鹽城一帶土地尚未完全成形,揚州距海依然很近,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當時的揚州港既可沿長江西進內地,又可沿運河南來北去,更可向東出海,城中聚集了大量南洋人、波斯人、羅馬人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文化名人均在此為官,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當時揚州鹽稅收入也居全國第一。
揚州雕版匠人正在雕刻版底
明清時期,隨著長江主泓道持續南移,為了靠近長江航運,揚州城也繼續向南移,新城在宋元揚州城南部,此時,由於兩淮漕運的管理機構和兩淮鹽運的核心城市都在揚州,揚州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揚州一城的賦稅最高時佔到了整個朝廷稅收的40%多。
清代揚州玉雕進入全盛時期
圖為揚州玉雕傳承人、“匠二代”顧銘(左)
正在指導玉雕新人掌握打磨技法
攝影/莊文斌
但是此時長江江岸繼續南移,揚州城離長江的距離已經將近20公里之遠,同時海岸線不斷東移,揚州距大海也已非常遠了,喪失海港地位、又與長江有了距離的揚州城,雖達到了鼎盛,但迎接它的則是盛極而衰。
揚州及周邊海岸線歷史變更圖
喪失海港地位是揚州衰落的前兆,而真正結束這座城市繁華的則是運河地位的下降。
隨著鹽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北方逐漸成為糧食主產區,揚州的鹽運和漕運地位急轉直下。同時,新式交通的興起也為揚州的繁華畫上了休止符。2020年,揚州才遲遲等來了第一條高鐵,而此時,全國絕大多數地級市都早已經搭上了高鐵的東風。就連機場,揚州也是2012年才通航的。
水運給了揚州兩千年的通史式繁華,如果要說全國哪座城市在歷朝歷代都是一線城市的話,西安、洛陽、北京、廣州可能都不夠資格,唯一擁有這個資格的便是揚州。但是水運時代的輝煌沒能延續到鐵路、公路、航空、高鐵時代,近現代的交通曆史上,揚州一直都處於缺席狀態。
揚州慢、揚州慢
揚州真的慢了嗎?
說揚州慢,那只是它的表象。歷史上的揚州不僅是江蘇的經濟中心,而且也是全國的經濟中心。
而今,把揚州放在全國維度上看,揚州的競爭力依然很強。2020年,全國地級以上市經濟排名中,揚州以6100多億元的經濟總量排名第34位,和許多省會旗鼓相當,甚至跟經濟特區城市廈門持平,是另一個經濟特區城市珠海的近兩倍,揚州的綜合實力著實不容小覷。
圖為揚州的漆器大師張來喜在進行雕漆
攝影/張丙濤
如果放到另一個維度看,2020年全國地級以上人均GDP排名中,揚州以13.26萬元位居第14位,高於寧波、武漢、廈門等副省級城市,和廣州、杭州等不相上下,這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揚州殷實的家底。
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都在全國排名靠前的揚州,為什麼會給人“慢”的感覺呢?
一方面是因為揚州持續錯過新交通方式,給人留下的慢半拍的印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江蘇省轄市都很強,蘇州、無錫、南京個個都是經濟強市,讓揚州的鋒芒被遮住了。
早上吃淮揚湯包,晚上泡在浴室中
將揚州人對生活的享受淋漓盡致地描述了出來
繪圖/宋翰笛
揚州慢,其實是揚州人的生活慢,而不是揚州的經濟慢。近些年在揚州湧現的數字產業、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創意產業開始嶄露頭角,揚州還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南部起點,以長江江岸和運河走廊為兩軸的生態建設也初見成效。
集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三都於一體的揚州,也在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人們爭相前往。
揚州是一座典型的身處江北,卻有著江南靈魂的城市。
南京後花園揚州能否復盛
揚州直接鄰近省會南京,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寧鎮揚同城化的中心城,有南京後花園的感覺。
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給揚州復興帶來了新契機。揚州沒有太多舊產業的包袱,為新興產業提供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藉助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機遇和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加強與周邊城市,特別是與南京、上海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的關係,建設人文揚州、生態揚州、科創揚州。
揚州雖地處江北,卻有著江南文化的基因,在溝通蘇南蘇北上,揚州既可以藉助所在區位連接蘇北,又能夠憑藉文化基因融入蘇南。
雖然揚州總是“慢”,但今天揚州的交通建設速度卻在提速。現在,揚州儀徵與南京的地鐵連通工程南京地鐵S5線正在建設中,揚州人即將乘上地鐵到南京“串門”。
揚州未來的水運、高鐵、公路交通樞紐圖
揚州雖在2020年才併入了全國高鐵網絡,但其作為高鐵交通樞紐的地位即將顯現。由上海到成都的滬渝蓉高鐵中的北沿江段正在建設中,兩條高鐵主幹線,再加上長江、運河兩條水運主幹線的交匯,和滬陝高速、京滬高速兩條高速主幹線的交會。
揚州將成為國內少有的集高鐵、水運、高速公路主幹線於一身的城市,也是省內繼徐州、南京後,第三座具有全國意義的綜合交通樞紐城,真正實現南北貫通,東西暢行。
歷史上,揚州持續2000年都是國家經濟中心、一線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是揚州最吸引人的地方,不管時代怎樣演進,這座通史式繁華第一城就在運河畔、長江邊默默靜立著,看著江面的船來船往,送走歷史的熙熙攘攘。
揚州,將藉助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機遇
和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
加強與長三角中心城市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的關係,
建設人文揚州、生態揚州、科創揚州,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
再現一座美麗、繁華的新揚州。
本文選摘自《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02月文章:
《揚州 通史式繁華第一城的復盛之路還遠嗎》
撰文/林翀 攝影/張卓君 等
責任編輯/線朝華 圖片編輯/馬宏傑
《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02期
▼
話題
你對揚州還有什麼認知?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最憶是揚州/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