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造車就差臨門一腳?兩萬輛訂單的自遊家無法交付開啟退款
#1
發表於 2022-12-7 20:53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折戟。
12月7日,火星石科技旗下NIUTRON汽車發佈聲明稱,自遊家NV汽車短期內無法交付,將開啟全額退款。其將為支付了意向金的意向用戶提供一臺NV汽車車模及200元星巴克消費卡作為補償。就此,這家曾因創始人李一男而吸引了外界大量關注的造車新勢力暫時落下帷幕。
有意思的是,按照官方所給出的24376名用戶計算,自遊家將向用戶提供高達487萬元的星巴克消費卡作為補償。不少網友調侃道,“躺賺”487萬元的星巴克成了最大贏家。
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於2018年創立了牛創新能源(NIUTRON)造車項目,去年12月15日,牛創新能源推出全新汽車品牌“自遊家”。今年10月,牛創新能源宣佈更名為火星石科技,隨後發佈首款車型自遊家NV,該車型原計劃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交付,由於火星石科技無法取得汽車生產資質,該車型由大乘汽車負責生產。
新車亮相僅兩個月之後,這家造車新勢力便陷入倒閉傳聞。日前有媒體報道,大乘汽車因為債務因素導致工廠停工,從而引發了生產資質不過審的情況。大乘汽車稱,由於自身原因,NV在短期內將無法交付。
從小牛電動到火星石
在一眾新興造車新勢力中,自遊家NV因其創始人李一男而備受外界關注。李一男年少成名,15歲就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26歲成為華為常務副總裁。2015年,李一男創立了小牛電動,四年之後,小牛電動便成功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2018年,也正是小牛電動上市的這一年,李一男辭去小牛電動CEO一職,著手自己的“造車夢”,2018年11月,牛創新能源項目正式立項;2020年,江蘇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21年12月15日,牛創新能源發佈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為“自遊家”。 天眼查顯示,牛創新能源還曾於2021年12月15日完成總額5億美元的A輪融資,獲IDG資本、COATUE等機構投資。
就在首款車型自遊家NV上市前夕,牛創新能源宣佈公司正式更名“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而“牛創新能源”這一名稱此後將不在任何場景下繼續使用。火星石科技方面稱,更名原因是為避免用戶混淆其英文商標“NIUTRON”“自遊家”品牌和“牛創新能源”的關係。
公司正式更名後,旗下首款車型——自遊家NV於10月8日上市。該車定位為中大型5座SUV,有純電、增程式兩種動力類型可選。自遊家官方表示,其新車生產資質來自大乘汽車。
新車發佈之後,由於增程式路線SUV與理想汽車有一定相似度,不少人將自遊家NV與理想L7相提並論。對此,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微博轉載了相關內容並吐槽說,“這遠遠不如L6呀,憑啥和L7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款車型的全網首發海報中,自遊家提示道,自遊家NV車型由大乘汽車和火星石聯合開發;“NIUTRON”和“自遊家”商標均由大乘汽車註冊。這意味著,大乘汽車並不僅僅在雙方的合作中只起到了代工作用,品牌“自遊家”“NIUTRON”也都從火星石科技劃歸到了其名下。
造車就差臨門一腳?
就在一天前的12月6日,自遊家的銷售工作仍在正常進行。線下門店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由於僅有工程車展示,無法為消費者提供試駕,其銷量情況與其他車企無法相比,不過每週店裡都會有幾位客人下訂,自發布以來,公司累計訂單已超兩萬。
12月7日,該名工作人員表示,門店可能關閉,還在“看方案”。
對於本次事件,大乘汽車在聲明中稱,由於自身原因,NV在短期內將無法交付。業內普遍認為,是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問題拖累了自遊家NV的生產。
中國實行汽車生產資質公告准入制度,企業要想申請汽車製造資質,必須要經過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有關部門的行政許可。但近年來,相關部門大幅收緊了資質審批,這也導致不少新企業在暫時無法取得資質時,要先由老車企為其代工。
不同於江淮、海馬等其他造車新勢力的代工廠,大乘汽車也是一個新興品牌。官網信息顯示,大乘汽車品牌於2018年9月17日正式發佈,隸屬於大乘汽車集團,董事長為吳瀟。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吳瀟取得了英國伯明翰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企業管理雙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國內證券公司任職投資銀行項目經理,吳瀟的父親正是前眾泰汽車董事長吳建中。
大乘汽車品牌發佈不久,就被傳出陷入資金鍊短缺的危機。2020年3月,大乘汽車大規模拖欠員工薪資的消息在網上不斷髮酵,大乘汽車工廠陷入停工停產的境地。天眼查顯示,大乘汽車集團目前共有830條相關法律風險,包括 2條失信被執行人記錄、67條限制消費令記錄等,該公司被起訴的立案信息也多達138條。
按照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准入的要求,對於停產24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工信部將予以特別公示,相關企業再次生產需要重新經過工信部核查。而在重新審查中,如果不能達到准入條件或破產的企業,將被撤銷資質,一旦生產資質被撤銷,企業將無法申報產品。
在今年5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李一男曾表達了對造車可能失敗的態度:“走不下去就走不下去,肯定會難過,你只能回家哭,你還能怎麼樣?自殺嗎?我也不是第一次經歷公司倒閉了。但至少我們要留下最後一筆錢,付遣散費,N+1,滿足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大不了看錢不行了就不搞了,先把供應商的錢還了。”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李一男的此番表述未必與其當時造車處境有關,其中“公關”的成分可能更重一些,“一方面是體現企業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也是給供應商吃一顆定心丸。”
對於李一男造車一事,業內人士爭論頗多,有不少人看好這位曾經的“天才少年”,但也有不少人提出“造兩個輪和造四個輪是兩碼事”,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李一男已無法再擠進這個飽和的市場。然而現在看來,他還未進入市場便倒在了第一關。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李一男造車就差臨門一腳?兩萬輛訂單的自遊家無/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