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表於 2022-12-10 19:48
【品橙旅遊】繼“新十條”後,旅遊業又迎來多個利好信號,文旅部最新調整娛樂場所和旅遊景區不再要求查驗核酸、健康碼,旅遊業復甦中的關卡一次次被打通。此前旅行社疫情防控指南中明確提倡小規模旅遊團隊,最新版再次強調。如今隨著防疫舉措不斷放寬,小團遊或許成為旅行社率先復甦的業務之一。
小規模旅遊團成焦點
12月9日,文旅部發布《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中再次強調,旅行社合理確定團隊人數,提倡小規模旅遊團隊。
顯然,新版旅行社防疫工作指南在前一版的基礎上更為突出精準防控,同時也為接下來旅行社開展工作提出了更為精準、清晰的指引,在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其中,小規模旅遊團隊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針對小規模旅遊團該如何理解,中國旅行社協會副祕書長鄒昊對品橙旅遊表示,一般來說成團人數由旅行社自行定義,在旅行社招徠遊客時,會提前告知成團人數。因團隊旅遊涉及範圍廣、流動性大、鏈條長等特點,旅行社在落地服務過程中要強化關鍵環節管理,慎終如始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攝圖網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多地旅行社也始積極規劃和籌備一些小包團旅遊線路。攜程數據顯示,目前全網上線了20萬條私家團產品,近一週國內私家團產品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610%,較2019年同期增長近一倍。
途牛旅遊網出遊數據也顯示,截至目前,20人以內的小規模旅遊團隊在跟團遊中的出遊人次佔比超過了60%,已成為跟團遊的消費主導。熱門目的地方面,三亞、麗江、大理、桂林、北海等目的地受到了更多小團出遊用戶的喜愛。
三年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和倒逼旅遊行業的運作模式進步和更新。對於安全性更高的小團旅遊,伴隨著“新十條”等更多利好政策的出臺,勢必也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卓越之旅總經理羅小梅認為,後疫情時代不能只期盼還原疫情前的操作模式和旅行模式,旅遊產品首先要為出行保障安全和健康的旅行環境,目前大型團體聚集型的旅遊顯然不能適應疫情後的健康保障要求,小型團隊值得倡導,操作也比較從容,在密閉的聚集空間里人數少是相對低風險的。“旅行社可以倡議遊客出行前自覺抗原自測,並打造適用於疫情意外取消險,讓遊客無後顧之憂。”
重慶洲際國旅總經理、美輪環郵首席運營官皮傑對品橙旅遊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做明年產品的預售,可觀的銷量說明大眾仍對旅遊需求極度渴望,但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信號是消費力明顯降低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銷量更好一點。
倒逼旅行社轉型
疫情發生以來,私密性、個性化,安全性更高的小團旅遊受到青睞。早在2020年,各地逐步恢復跨省組團旅遊後,攜程平臺數據顯示,超過4000家旅行社在攜程旅遊平臺上線了3萬多條私家團、2萬多條精緻小團。其中一單一團、專車專導的私家團遊客人數增長了約100%,平均每個團人數只有3到5人左右。
©攝圖網
政策帶來希望的同時,市場卻發出了另一個信號。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科研中心主任、中國旅遊協會教育分會理事楊宏偉教授對品橙旅遊表示,疫情對旅行社業務結構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對於旅遊市場洗牌和行業發展而言也形成了一定的擠出效應。一方面,小規模團隊可以被認為是鼓勵旅行社開展定製旅遊團隊管理的一個標誌,另一方面,也是引導旅行社真正進入精準防疫和產品優化融合創新的新階段。
楊宏偉認為,“小團化”對旅行社真正走出低價競爭、“零負團費”陰霾,進入產品研發和業態提升新階段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必須看到,小規模旅遊團隊對企業精準研判市場,精益管理服務都提出了新挑戰,一些習慣於慣性思維、簡單複製的旅行社將會被加速淘汰。
跟團遊從大團到小團的轉變,其背後是疫情加速了整個旅遊業體系的重構。小團遊的盛行,對於旅行社來說,是機會更多,還是挑戰更多?
“未來不是不需要旅行社,是傳統旅行社的原有市場會逐漸被壓縮。”皮傑認為,市場需求在不斷轉變,旅行社如果還是照搬原有的模式,肯定是做不下去的。即使疫情結束,數量龐大團隊遊也必定會大規模減少,反而是自由行、小團定製,以及目的地碎片化產品的機會。
鄒昊坦言,相較OTA而言,傳統旅行社來更需要加強數據分析,或者通過其他信息渠道獲取相關出行信息,確保科學安排團隊旅遊線路、規模和出遊時間,分時段、分批次、分區域開展旅遊活動,避免遊客聚集。
如何做好小團旅遊?
當下,可能所有旅行社最為關注的是,如何打破傳統大團思維,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小團遊產品。
皮傑認為,小團旅遊考驗的不僅是旅行社的資源整合能力、服務能力,還有其市場敏銳觸覺和個性化線路設計能力。在提升接待硬件的同時,更要注重服務細節的打造,從服務體驗上觸動客戶。
©攝圖網
據瞭解,市場上一般有兩種類別的小團旅遊產品。第一類是針對散客用戶的小團化跟團遊產品,包括2-10人以內的臻品小團、12-20人的精品小團等不同規格的旅遊產品。
第二類是針對家庭、企業等客群推出的私家團、VIP團、定製團等小包團旅遊產品。此類產品大多是2人起訂便可獨立成團,還有1單1團、專車專導、可調行程等方式等個性化、差異化的體現。
疫情下的小團不同於以往小團。楊宏偉表示,首先是操作層面看,應該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產品服務形態。一是服務內容的不同,疫情後小規模團隊的服務內容必然要增加基於公共衛生危機研判的應急管理。二是服務組織等方面也更要關注服務品質,在旅遊產品柔韌性、服務人員的衛生管理、心理干預和引導等方面的專業性;三是在產品研發和設計中,對衛生安全的指標要求會更高,對旅遊目的地防疫信息研判和活動實時調整能力要求也更高。
隨著“新十條”的發佈,各地積極響應調整防疫措施,出行阻礙逐漸減少,業界都在期待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迎來旅遊的新一輪復甦。但當前疫情形勢不可測因素仍然較多,恐慌心理和社交壓力普遍存在,小團遊不僅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其私密性也為遊客在安全出行上增添了一份信心。即使如此,小團遊也要等到跨省政策開放,以旅遊信心進一步加強才能實現。已經忍耐了三年的旅遊業者還需要再耐心一下,畢竟行百里者半九十,曙光已在眼前。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告別掃碼時代,旅行社靠什麼起死回生?/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