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表於 2023-1-26 17:53
本文轉自:文匯報
載人登月、航班化運輸、太空“4S店”、覓音計劃都安排上了
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國將這樣邁進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為青少年講授航天思政課時,從進出太空、利用太空、探索太空、管控太空等方面,重點介紹了我國在重型運載火箭、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探月四期、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計劃。
“在‘已經建成航天大國、進入航天強國之列’的基礎上,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推動我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到2045年推動我國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強國。”吳燕生說。
中國載人航天的長遠發展,離不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支撐。吳燕生透露,我國正在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滿足載人月球探測等中國載人航天長遠戰略需求,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7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將達25噸,預計2027年前後完成首飛。
天地往返的物資運輸,火箭運載能力越強,進入空間能力的提升就會越快。據悉,我國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箭體直徑達到10米級,高度110米左右,研製成功後低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150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50噸以上,將力爭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未來,我國還將擁有可重複使用運載器,以實現“經濟、機動、快速、可靠”進出太空,支撐低成本太空利用目標的實現。吳燕生說:“我們將推出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像高鐵和飛機一樣實現航班化運行,使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實現革命性變化。”
在空間基礎設施方面,到2025年,我國將建成技術先進、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國家空間段的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加大地面設備和服務系統建設,使我國空間應用實現業務化、市場化、產業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我國將力爭到2030年建成由高軌服務、軌道轉移和高效低成本運輸三大系統組成的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這套系統就是航天器在太空中的“4S店”,解決衛星維修、燃料補充等問題,實現在軌更換設備、在軌維護、在軌技術升級、在軌建造等,將顛覆現有航天器研製、發射、部署和應用模式。
中國的載人航天還將登陸月球,走向深空。吳燕生表示,我國目前正在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和月面著陸器,新一代載人飛船可將3名航天員送入環月軌道並返回地球,月面著陸器可載2名航天員登陸月球並開展科學探測活動。即將實施的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包括:嫦娥六號計劃於2025年前後在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於2026年前後開展月球南極的環境與資源勘查:嫦娥八號計劃在2028年前後發射,將與嫦娥七號組成我國月球南極的科研站基本型。
2025年前後,我國計劃發射深空探測器,對近地小行星和主帶彗星進行探測,計劃在未來10-15年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計劃開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際探測,開展太陽探測及太陽系邊緣探測。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施“覓音計劃”,對太陽系外是否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進行探測。(楊馥溪/綜合整理)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國將這樣邁進/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