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2,210
  • 回覆: 1
+12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過去的一年,出圈的韓國復仇爽劇非常之多。

宋仲基主演的《財閥家的小兒子》,結局竟然鬼扯到“只是一場夢”,即使這樣,收視率還能擠進jtbc電視臺前三。


宋慧喬主演的《黑暗榮耀》口碑大爆,一度衝上了網飛非英語劇集收視率第三。


還有前段時間老牌男神李準基《再次我的人生》、金高銀主演的《小小姐們》、韓娛小鮮肉的《弱小英雄》,每一部各有各的看點。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韓國近年這些復仇爽劇的特點,以及它火爆出圈的原因所在。


其實,復仇題材的劇集並不是這兩年才在韓國流行起來的。

往前追溯,它在二十年前就已爆火。

2002年,一部名叫《人魚小姐》的現象級韓劇橫空出世,主角雅俐瑛遭遇父親離開、弟弟離世等重大打擊後,化身復仇女神向父親一家展開瘋狂報復。


為此,她為難破壞家庭的“小三”,蓄意接近同父異母的妹妹、勾引其未婚夫,導致父親一家家破人亡。

這部橋段如今看起來不失狗血的復仇劇,巔峰時期收視率飆至40.2%,甚至罕見地連續播出了247集,一舉捧紅了時為韓娛小透明的主演張瑞希和金成珉。


2004年,蘇志燮主演的《對不起,我愛你》,延續了《人魚小姐》“愛情+復仇線”的創作模式,講述男主角向生母一家復仇的故事,同樣在韓國掀起了收視狂潮。


不難看出,在新世紀之初爆火的這兩部劇集,仍聚焦於“血親復仇”的母題。

到了2008年,另一波復仇劇高潮襲來,則將視角轉向了愛情與婚姻的背叛。


這期間,張瑞希主演的韓劇《妻子的誘惑》算是一部代表作。

劇集講述一個善良溫柔的女主角遭遇惡婆婆的虐待與丈夫的背叛,死裡逃生後狠狠向前夫和第三者復仇,當年國內爆火的《回家的誘惑》正是該劇的翻拍。


《妻子的誘惑》將反轉不斷的狗血劇情、善戰勝惡的暢快結局,嵌套在家庭倫理劇和愛情劇的框架中,影響了之後很多復仇劇的設定。

而近幾年《囚犯醫生》《天空之城》《頂樓》等劇集,又刷新了《妻子的誘惑》的創作模式,迭代為以懸疑、犯罪元素為基底的爽劇,直指韓國社會種種弊端和人性之惡。


在這波作品中,有的以校園霸凌為題材。

比如生猛憤怒的《豬玀之王》,走動作成長型路線的《弱小英雄》,高開低走的《第三人稱復仇》,包括最近播出的《黑暗榮耀》,復仇對象無一不是學生時期橫行殘忍的霸凌者。


有的聚焦於個人與公權力的對抗。

比如《再次我的人生》《黑話律師》《為何是吳秀在》等律政題材劇,主角利用學識、輿論與暴力和不公的制度抗爭。


還有的集中批判貧富差距與階級固化。

比如重生穿越的《財閥家的小兒子》,交換人生的《金湯匙》和女性群像劇《小小姐們》,劇中對不同階層的洞察細緻入微,貼地又意味深長的臺詞引起觀眾的共鳴。


以上這些劇集的出現,與韓國當下的社會環境和集體情緒不無關係。

近幾年韓國財閥與政界合謀、貪腐巨案頻發,乃至2021年的“校園霸凌me too”事件,無一不暴露出韓國司法體制的庸碌冗餘和檢察機關的漏洞,導致民眾對公權力的信任度極速下降。


其次,正如戴錦華老師談及《寄生蟲》時所說,世界性的貧富分化已經“構成了一種絕對的隔絕”。在尤其強調出身與階層的韓國社會,無法向上流動的絕望混雜著仇富羨富的心理四處蔓延。

法律制裁撫慰不了受害者和民眾的傷口,洶湧的集體情緒又急需出閘口釋放,於是一大波主打“社會審判”和“私刑正義”的復仇爽劇,便應運而生。


對於影視創作者來說,民眾洶湧的集體情緒是創作靈感,也是流量密碼。

但批量出現的復仇爽劇,如何能煥髮長久的生命力,吸引觀眾觀看?


面對這個難題,韓劇創作者在敘事高度類型化的同時,選擇了融入新元素。

拿《黑暗榮耀》來說,這部劇集99%的故事情節經過精準的計算,嚴格遵循“先抑後揚”的敘事套路和黑白分明的人物設定。

與此同時,它彌補了女性視角的缺乏。


《再次我的人生》同樣使用了主角“先虐後強”的套路,調動觀眾情緒,先以正義檢察官金熙宇得罪權貴被殺開場,之後主角重生開啟打怪模式。

爽感不斷拔高的同時,這部劇儘可能地融合了喜劇元素,調和劇情的壓抑感。


還比如《我的名字》,講述的是女主角為報殺父之仇,接受黑幫大佬的訓練,潛入警局臥底,揭開身世之謎。

這部劇本質上是用“無間道”的模板,講述復仇故事。


其次,成熟的視聽語言為劇集保駕護航。

《弱小英雄》的光影、構圖、色調,都與主角孤立無援的心境相契合;


《我的名字》設計了大量刀戰動作戲,背景音樂採用旋律感強的電子樂,以此突出打戲的節奏和力量感,手持動作跟隨式攝影進一步增強了沉浸感。


除了極具質感的視聽語言,這些劇集在細節設計上也極其注重文學性的表達。

比如《黑暗榮耀》中用圍棋推動情節發展,使整部劇集的緊張感、壓迫感與浪漫感相融合;



《小小姐們》中象徵死亡的妖冶蘭花、以鞋子寓意階層巨大的差異……這些細節既推動了故事發展,也多了一絲“點破不說破”的朦朧美。


而對復仇主題的深入探討,則體現了韓劇的另一層文學性。

“復仇的人也會成為怪物”,強調暴力對復仇者的異化、仇恨對主角的奴役驅使,已經成為韓國復仇爽劇的基本操作。


其中《模範出租車》和《黑暗榮耀》兩部劇在此基礎上,還剖析了復仇在主角自我救贖之路上的積極一面。

復仇者們明知會變成怪物、步入深淵,但依然悲壯地朝著目標前行,為復仇增加了宿命的悲涼之感,也幫助主角找回真正的自我與救贖。


評分8.6的《弱小英雄》,則強有力地質疑了復仇對個人解脫和救贖的效用,與觀眾一同探討“暴力”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這部劇中,遭遇霸凌的富家子弟吳範錫與其他受害者結盟,在反抗霸凌的過程中卻因自卑與嫉妒而黑化,倒向了加害者的陣營。


他花錢買凶,將養父對自己的仇恨轉移到弱小者身上,在復仇的同時享受著凌駕他人的權力快感。

他很快發現,這種復仇是無力的,洩憤式的報復無法幫他尋回失落的自尊和友情,更填補不了心中巨大的陰影。


這部劇拋出暴力背後的權力關係、對制度教育以及人性的質問,對“復仇”行為的剖析和解構,已經超越了下飯爽劇的範疇,在我看來算是韓國復仇劇的年度代表作之一。


不可否認,批量出現的復仇爽劇已經出現了套路化傾向,面臨著一系列的創作困境。

過分追求意象的傳達,忽視內容自身的表達並不鮮見,比如大量堆疊意象的《小小姐們》,就曾被人詬病懸浮;

在擁抱網飛的過程中,過度追求戲劇衝突,也可能會遭遇算法的反噬,引發觀眾的反感。

評分8.8的《黑暗榮耀》,第一季雖平穩落地,但也有網友詬病其塞滿了沒有營養的社會熱點,吐槽強行為復仇而生的“工具人”男主。


當然,韓劇創作者大概率會隨時更新創作密碼來適應市場。

畢竟,從家庭倫理劇到愛情偶像劇,再到如今的復仇爽劇,韓劇在影視市場的大風大浪中更新迭代了不止一次。

這種求新求變的態度和反應速度,或許才是韓劇生命力的源頭。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韓劇越殺越勇,是因為韓國人過得太慘了嗎?/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韓片話得獎上流寄生族,劇本太兒戲,無說服力,
睇免費台上流寄生族,睇咗20分中就轉台
現實真有咁巧合?
一個有本事有事業,成功人仕會咁無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