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2,210
+23
《流浪地球2》用三對師徒串聯了整個故事,分別是:

1、飛行員 張鵬vs劉培強

2、科學家 馬兆vs圖恆宇

3、外交官 周喆直vs郝曉晞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定要講“師徒的故事”呢?

我們先來複盤一下三對師徒感人的瞬間吧,最後半隻貓將給出答案


我就愛看煽情,怎麼了?

#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電影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2##感人#

一、張鵬,劉培強


張鵬vs劉培強

最早出場的一對師徒,電影也把最感人的部分給了他倆。

張鵬插科打諢了幾乎一整部電影,最後出列時的軍禮,卻絲毫沒有半點馬虎。

50歲以上出列,不是因為50歲已經活夠了,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活到50歲。


危難當頭,唯有責任

細細想來,張鵬哪一次不是這樣的出發點呢。

剛開始給劉培強的父母燒紙錢時就說過,會照顧好他

無論到哪裡,只要找不到劉培強時,必然可以聽到他的大呼小叫

即便是執行月球任務時,也想著要給自己的徒弟開後門。

當見到年輕人自告奮勇去赴死,自己擋在了他們的身前

樂觀的張鵬總說,地球挺美好的。


地球,挺美好的

他一直對人類的未來充滿希望。但是沒有上一輩的犧牲,又哪來下一輩的希望呢。


向前輩致敬

我知道很多夥伴在看到“50歲以上出列”時都忍不住流淚,可對半隻貓來說,最控制不住淚腺的時刻卻在月球上,外國航天員用手指輕輕敲擊劉培強的面罩。


外國航天員敲打劉培強,他看到的卻是張鵬

起初我沒有看明白為什麼敲完以後,原本沒有打算求生的劉培強突然就登上了返回艙。

回憶發現,每一次只要劉培強行為有所不妥,張鵬都會用相同的手勢敲打他。敲打的分量不重也不輕,不至於把人敲疼,但足以把人敲醒。

不過在此之後,就沒有人可以再這樣敲打自己了。

一想到這裡,劉培強堅定了返航的決心,半隻貓也止不住熱淚盈眶。

敲打的動作很簡單,卻凝聚了上一輩對下一輩滿滿的希望。


敲打你的人,現在還好嗎?

劉培強帶回家的,不僅僅是飛行員的本領,更是人類保持希望的勇氣。他勢必將敲打更多的後來人,鎖定方向,砥礪前行。


二、馬兆,圖恆宇


馬兆vs圖恆宇

這是最糾結的一對師徒,甚至在理念上還有諸多的不同。

但最後關頭,馬兆還是把密碼棒像交接棒一樣傳給了圖恆宇,他很清楚,接下來的任務,僅憑人類的力量已經無法完成。


交接

由於塌方水淹,馬兆硬件端接入已經無法再繼續,只能接入系統手動輸入密碼,哪怕圖恆宇有了密碼棒,但要在短時間內記住幾萬條密碼,人類根本就做不到。

這裡半隻貓先覆盤一下,最後時刻圖恆宇都做了些什麼:

第一步,圖恆宇將圖丫丫的記憶棒,自己之前的記憶棒,雙雙接入系統

第二步,圖恆宇把儀器設備噴上疏水噴霧,包上防水膜,做好防水工作

第三步,圖恆宇讓顯示屏裡的圖丫丫記住密碼棒上所有的密碼。

第四步,告訴圖丫丫要對數字世界裡的自己說的話

第五步,圖恆宇進入數字世界,其實那是更年輕的自己,沒有後來的記憶,甚至不知道車禍的事情,圖丫丫根據現實世界裡圖恆宇的安排,告訴數字世界裡更年輕的圖恆宇要如何拯救世界

第六步,數字世界的圖恆宇引導圖丫丫背出所看到的密碼,並一個個輸入系統,接通網絡,拯救世界。

這個過程並不簡單,現實世界的圖恆宇耗盡了生命,也只完成了一半,藉助數字世界的圖丫丫和圖恆宇才完成了另一半。

要知道圖丫丫和圖恆宇自己都已經上傳至雲端,活在了數字世界裡,他們已經沒有再拯救現實世界的必要了。


可能有人會說,服務器都燒了,你數字世界不照樣會毀滅嘛。

此話不假,但基於智能量子計算機的超強算力,數字世界裡的時間觀與現實世界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現實世界的1秒鐘,就足夠數字世界裡的人活幾輩子了。

然而,圖恆宇對“什麼是現實”的理解與其他人不一樣。他不像“現實派”認為人必須活在現實裡,他也不像“數字生命派”認為數字世界才是真正的歸宿。


圖丫丫問圖恆宇,我們拯救世界了嗎?雖然這句“拯救世界”是圖丫丫說的,但一定也是圖恆宇告訴圖丫丫的,圖恆宇的不一樣之處就在於,他沒有區分什麼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對於圖恆宇來說,都是他的世界。

那麼他的師傅馬兆又是怎麼想的呢?

馬兆提醒圖恆宇“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明面上一直在反對數字生命計劃。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但馬兆也一直默許圖恆宇的研究,甚至把550A給圖恆宇,明知圖恆宇會把女兒接入550C卻沒有阻止,並且自己的遺書還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無限符號,你認為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馬兆的遺書

師徒二人研究的方向是人工智能,你認為馬兆是甘願埋沒自己一生的心血,還是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成為延續人類文明的鑰匙呢?

數字生命計劃歸根到底也是延續人類文明的一種選擇,在人類瀕臨滅絕之際,多一種可能,就多一份希望。


三、周喆直,郝曉晞


周喆直vs郝曉晞

幾十年前,周老師讓郝曉晞宣讀重要的發言稿,幾十年之後,郝老師又讓她的徒弟宣讀重要的發言稿。其中他們都用了同樣的臺詞,“照著念就行,一字不差”。

這個“一字不差”,舉重若輕,難能可貴。


一字不差,最簡單,也最困難

正如人類2500年的航程,目標4.2光年外的新家,由不得一星半點的偏航。


流浪地球計劃

人類的意志,如何能夠做到“一字不差”,正是這對師徒,一直想要解決的難題。

有人想要帶走地球,有人想要坐船飛走,有人想要活在現實世界,有人想要活在虛擬世界,於是應對危機的舉措,成為了危機本身。

周喆直說,人類把最尖端的技術,都用在了毀滅自己上。

人類自我毀滅的屬性,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命題。電影最後也沒有見到答案。

就人工智能的判斷,人類根本到達不了2500年後的新家園。所以Moss說,要延續人類文明的唯一方法,就是毀滅人類。

但是難解,無解,並不意味著不去解,就像互聯網尚未接通時,周喆直毅然決然地要求點火。


點火

有些事是不可能的事,但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移山計劃就是這樣的事。“愚公移山”原本就是個童話故事,有多少人會相信呢?

可能有人會說,周喆直是收到了高人的提醒,所以他吃準了可以點火。

但半隻貓認為不是。

相信這些提醒無異於一場賭博,因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這些數字具體的意義是什麼,完全可能是惡作劇或者巧合。而看完電影,你認為周喆直是一個賭徒嗎?


周喆直

他不是。

他從來都是那個“一字不差”的人。當危機降臨,別人都在質疑“移山計劃”要不要繼續的時候,周喆直從來沒有哪怕一絲一毫的猶豫。


一字不差,堅定不移

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蠻不講理的相信,才有了郝曉晞對徒弟“一字不差”的叮囑,世界上才能多一些“一字不差”的人。不可能的移山,才有可能成為可能。

為什麼《流浪地球2》一定要講師徒的故事?


為什麼是師徒?

師徒,代表著傳承。他們之間的紐帶,通常是 知識,技能和經驗。

與家族關係不同,師徒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傳承的過程實際是一個反生物性的行為。自然界很少可以見到這種脫離血緣關係的傳承。

生物的本質是繁衍,但師傅帶徒弟,能給師傅和師傅的家族留下什麼呢?

如果不是因為財富和榮譽,很難想象師徒關係要如何保持。

而在流浪地球時代,這件事情就更加難能可貴了,因為連財富和榮譽也已經一文不值。

2500年的長途跋涉,僅憑血緣關係的傳承,遠遠不夠,一個個家族各自為戰的世界,絕對到不了遙遠的比鄰星。

在此之下,血緣之外的紐帶,成為了必然。

而電影製作團隊則表達了,沒有血緣的師徒關係,就是這個必然,並且不惜筆墨,重要的事情說了三遍。

只不過在流浪地球的時代,師徒傳遞的,已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和經驗,更是傳承人類的勇氣、信念和希望。


最後的問題,人類能活下去嗎?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過度煽情?《流浪地球2》為什麼要講三對師徒-2/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