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27
曾幾何時,但凡能從移動互聯網上騰出手的互聯網公司,都紛紛以極高的熱情加入“客廳爭奪戰”,快速地佈局電視屏幕。電視屏幕彼時被看作是“一套完整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新入口,地位相當於如今的汽車智能座艙,引得各方混戰。

然而從如今的結果看,當掌握大量內容資源和技術優勢的少數內容運營商終於從價格戰中勝出,組成新的市場格局後,並沒有提升電視端的用戶體驗,反倒出於各種原因愈發“精耕細作”於會員模式,倒逼用戶提高會員費用支出——投屏限制、賬號隔離、會員漲價……種種套路層出不窮。


今年春節適逢三年來少有的家庭團聚觀影需求峰值,消費者卻尷尬而憤怒的發現,自己被困在了一道又一道精心設計的門檻之間,哪怕是自詡生長於移動互聯網爆發期的Z世代也很難逃過一“薅”。

本期專題,電腦報將從不同的縱深視角,為大家解讀這一怪象背後的原因。

1

“拆解”會員

1.移動設備TV投屏限制

限制投屏功能已經是單純的會員提價策略外最巧妙的招數。

分辨率在最近成為新的焦點。不久前,愛奇藝突然宣佈,之前黃金VIP能享有的4K清晰度投屏功能已經升級為白金及星鑽VIP會員的專屬,連續包年148元/年的黃金會員突然一夜回到480P。


投屏遭遇清晰度降級

“投放到家裡65寸的電視上我還以為是自己眼花,”想在老家追《狂飆》的周奕在社交平臺吐槽道,“說實話,習慣了高清的人看大屏480P,已經是無法正常觀看的程度了。”

轉向電視端的其他免費手段也受到技術阻撓。以往用戶可以用HDMI有線連接手機或iPad的方式播放,而如今,用HDMI線連接iPad到電視播放愛奇藝內容時,會彈出“由於版權原因,此內容不支持HDMI連線播放”的字樣。

如此一來,投屏要加錢、有線輸出也被禁止,任何將內容從移動端投放至電視端的免費手段都被攔截,愛奇藝卻只回應稱是因為“版權方要求,與會員權益無關”。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是應該的,但在中途突然更改條款,或者隱瞞需要額外增添的費用,這種模糊易變的收費模式已經涉嫌違法。

正如上海消保委所言,投屏是移動端用戶正常的使用場景,消費者付了錢,在手機上看還是投屏看都是消費者的權利;視頻平臺更無權不當獲取手機權限干涉消費者採用第三方APP或者連線等方式投屏,“套娃式充會員薅消費者羊毛的做法要不得”。2月1日,愛奇藝就因限制投屏被一名七年老用戶起訴已立案。

但愛奇藝並不是第一個調整分辨率的視頻平臺,據記者調查,截至2月1日,芒果視頻會員與騰訊視頻會員仍舊可以原分辨率投屏;優酷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禁止部分熱門影片投屏到電視,即使有手機優酷會員,也禁止投屏,必須開通電視酷喵會員;B站大會員可以正常投屏,但是需要安裝對應的電視版應用“雲視聽小電視”,才能觀看1080P以上分辨率的投屏和視頻彈幕。

2.限制登錄終端

但是“大過年的來都來了”,大部分人的選擇依然是忍一忍、加錢買個更貴的會員,周奕便是如此。可被迫升級賬號到228元/年的白金VIP會員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移動端註冊賬號根本無法在電視端“銀河奇異果”登陸。

據瞭解,愛奇藝現有黃金VIP、白金VIP、星鑽VIP會員三種會員等級。其中,黃金VIP可在電腦、手機、Pad端使用;白金VIP增加了電視端觀看權益 ;星鑽VIP連續包年價格428元/年,支持手機、電視、電腦、Pad、VR等7種終端觀看權益。

周奕詢問客服後才知道,原來愛奇藝與自家使用的中國移動旗下網絡機頂盒“魔百盒”的會員體系並不相通, 在手機或平板上註冊的賬號,在電視端就無法使用,只能另外開通電視端的會員賬號,才能繼續觀看該平臺的相關內容。而這一信息無論是在官網還是購買界面均無提示。

當然,之所以會有這種限制會員賬號登陸終端的做法出現,多是互聯網電視產業鏈中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

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集成平臺

2011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出臺《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即業界俗稱的“181號文件”。181號文件在互聯網電視的市場準入、集成平臺、內容平臺、運營要求、終端管理等各個方面都作了嚴格規定。按照政策要求,只有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單位才可以建立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提供互聯網電視服務,集成平臺只能接入集成互聯網電視內容牌照持有方的內容。

直到現在,也只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南方傳媒、湖南電視臺等七傢俱有國資背景的機構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愛優騰等視頻平臺只有與這七家牌照持有方合作,自己的內容才能登上電視端。

這種合作機制需要按持股比例分賬,不願承受損失的視頻平臺選擇將成本轉移到用戶身上。騰訊視頻的雲視聽極光、優酷的酷喵也是同樣邏輯。

除了移動端與電視的“隔離”,移動終端的數量也受到賬號登錄限制。去年12月,優酷修改用戶協議,購買一個優酷會員賬號從此前可以登錄三個手機設備變成了僅可登錄一個手機設備,美其名曰:保護用戶賬號安全,打擊黑灰產。

3.付費內容和目標群體再收割

對付費內容和目標群體的細緻區分則是另一種痛苦。根據受眾群體多寡獨立出最具盈利能力的板塊內容已經不是新鮮事,體育賽事內容覆蓋受眾廣泛自然首當其衝。


體育賽事成為挖掘付費用戶能力的重點

今年春節正好趕上了網球四大賽事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正賽期,除了央視體育頻道和廣東體育頻道的直播外,球迷還可以在愛奇藝體育的網球頻道觀看澳網公開賽直播,但是怎麼付費可是一道附加數學題。

總共14場比賽,有6場直播需要付費會員才能觀看,可以選擇付費18元觀看單一場次比賽,且僅在7天內有效;也可以選擇88元“愛體育年卡”,每月看除高爾夫、WWE以外的兩場付費比賽;還可以選擇“最划算方案”購買68元的“澳網賽事通”,只不過權益期限只能延長本屆澳網賽事完全結束後一個月(2月28日)。

長期以來,愛奇藝體育熱衷足球與網球賽事,騰訊則在版權佈局上側重籃球,把更多資本放在了NBA賽事上。不過總的來說,都是熟悉的味道——騰訊視頻將其會員體系分為視頻會員及體育會員,而兩者均需購買最高等級的VIP,才能在電視端進行觀看,也就是說,想在電視端看體育類節目,必須要購買超級影視SVIP(348元/年,均為連續包年價格)及體育超級VIP(418元/年)。

2

海外流媒體平臺“神仙打架”

國內長視頻平臺庖丁解牛式的拆解會員,朝著“會員多吃”的方向一路狂奔引起諸多不滿,那麼海外先行的同行們是否有更好的盈利方法?

如今我們看海外流媒體平臺彷彿“神仙打架”,互聯網平臺與傳媒巨頭接踵而至,紛紛自建線上渠道,與流媒體巨頭Netflix(下稱網飛)同臺對擂。

在二十年前,美國影視製作發行市場高度集中之時,迪士尼、華納兄弟等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擁有超過80%的影視節目版權、掌握行業85%的利潤;2012年,當把持影視行業話語權的六大電影公司收緊對流媒體的版權轉賣後,網飛無奈轉向內容自制,以政治劇集《紙牌屋》打響口碑。

重磅高質量內容是海外流媒體平臺的立身之本,網飛是其中的標杆。近三年,網飛每年在內容方面投入超過100億美元,2022年達到了166.59億美元,換來了每季100多部作品的上新規模,範圍涵蓋多個語種,瞄準全球細分市場,爆款概率也因此大幅提升,誕生了《魷魚遊戲》《黑暗榮耀》等熱門劇集。


爆款劇集《魷魚遊戲》

網飛也由此創造出了所有流媒體平臺推崇的商業模式範本——“自制內容+線上渠道”,實施付費訂閱模式,只收會員費、全程無廣告。

網飛的會員模式分三級,即基本套餐、標準套餐和高級套餐,均為按月收費,選擇哪個級別的套餐決定了會員賬號可以同時在幾個設備上同時登陸,以及畫質清晰度是720P、1080P還是4K+HDU(高動態範圍視頻)。


北美區網飛套餐價格

由於各地區稅率、匯率不同,網飛套餐價格也略有不同。以北美地區為例,截至2月2日,三級套餐的價格分別為6.99美元(約合47.27元)、15.49美元(104.8元)、19.99美元(135.25元)。據其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截至2022年末,網飛全球流媒體付費用戶數達到了2.3075億人,同比增長4%。

純會員模式轉向

不過巨人也有自己的苦惱。網飛之所以能憑藉純會員模式在十年內迅速成長為流媒體巨頭靠的其實是高度壟斷,而一旦壟斷被打破,網飛的純會員模式就會出現鬆動。

根據市場分析平臺Conviva統計,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200多種流媒體服務可供選擇。包括背靠巨頭的Apple TV+、NBC的孔雀,迪士尼控股的Hulu、Disney+和ESPN+,以及派拉蒙影業的Paramount+、憑免費內容崛起的新秀Tubi等十餘家平臺。

所有平臺都想成為“下一個網飛”,均發力高質量內容企圖分流用戶。已積累數十年版權的媒體巨頭迪士尼已經對網飛形成極大威脅,旗下流媒體平臺Disney+在2021年四季度的用戶增量首次超越網飛,目前用戶規模達到了1.521億人;相反,在2022年第一季度,網飛十年來首次出現單季度付費訂閱用戶環比減少的情況,三季度才開始止跌回升。

迪士尼旗下三家流媒體平臺的收費模式與網飛相比更加複雜。以Disney+為例,雖然僅分為月付套餐和年費套餐,比網飛同類型套餐低3美元左右,但如果和ESPN+、Hulu聯合訂閱,每月流媒體服務則需要19.98美元(134.47元),可以同時用於10臺設備。除了自家矩陣,迪士尼還與第三方流媒體平臺合作,如HBO Max、SHOWTIME等,會員費用根據平臺略有差異。



在迪士尼現任CEO羅伯特·艾格的主導下,迪士尼開啟了流媒體平臺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流媒體業務盈利一直是一個全球性難題,海外巨頭們囿於內容成本和營銷成本,大多仍處於虧損階段,為了打平收益,迪士尼早早就從廣告入手。Hulu是較早通過讓用戶自主選擇是否觀看廣告來決定付費方案的流媒體,有廣告模式要比無廣告模式便宜。

業績承壓、用戶增長放緩的網飛借鑑此舉,放棄了堅持20年的會員無廣告模式,在今年年初落地了廣告變現計劃。上述網飛基礎套餐便是帶有廣告的訂閱方案,這種方案較無廣告模式價格低了20%~40%。不過相比於國內長視頻平臺無時無刻的插播廣告、貼片廣告,網飛廣告加的較為明確:每小時觀看約5分鐘廣告。

在此之前,迪士尼與網飛都祭出過提價策略。

自去年12月起,美國地區Disney+廣告模式收費7.99美元/月,無廣告模式上漲38%至10.99美元/月;自2022年10月起,Hulu無廣告模式月費從12.99美元漲至14.99美元;廣告模式從6.99美元/月漲至7.99美元/月。而在去年7月,迪士尼就已經針對ESPN+提價43%。網飛則在去年第一季度就提高過北美地區服務價格,各級套餐均提價1-2美元。

不過總的來說,海外頭部流媒體平臺的策略均是保持優秀內容供給的情況下,不斷平衡會員權益與價格,並迅速複製網飛成功經驗。而掙扎於盈虧線的中國長視頻平臺所選擇的提價補虧策略,顯然已經不顧用戶去留。

3

內憂外患之下的長視頻平臺

多年的競爭和發展下,原本長視頻市場競爭已經趨於緩和,但隨著以字節係為代表的新勢力加入,整個長視頻市場再次進入新一輪的競爭。

內憂·流量天花板已現

經過多年的發展,長視頻平臺用戶流量已經趨於穩定,隨著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分別進入“億級”時代的節點,頭部長視頻平臺開始進入會員滯漲、會員收入增長放緩甚至下滑。

從用戶訂閱收入來看,愛奇藝作為國內首家訂閱用戶數破億的平臺,其訂閱用戶數止步於1.2億,之後的季度慘遭滑坡;對於騰訊視頻而言,2020年第四季度其訂閱用戶數超1.2億,但之後的增長顯得更為艱難。同樣尷尬的還有月活動數據。2021年10月以來,長視頻月活躍用戶規模增速放緩,截至2022年3月,長視頻月活躍用戶數為8.63億人,同比下降0.1%。

由於長視頻流量和用戶大盤(無論是月活層面,還是付費用戶層面)增量空間有限,提升會員價,拉高平臺會員ARPU(用戶平均收益)值,成為長視頻平臺的必然選擇。愛奇藝2020年11月宣佈提價後打響長視頻會員提價週期的第一槍,2021年以來,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和優酷相繼宣佈了提高會員價格(其中騰訊視頻先後於2021年4月10日和2022年4月20日提價,愛奇藝於2021年12月16日提價,芒果TV於2022年1月2日提價,優酷於2022年6月21日提價),長視頻行業已經進入提價週期。

編輯點評:提升會員價格的確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視頻平臺盈利能力,但短時間內頻繁提價或週期性提價本身就容易引發消費者的不滿情緒,更何況當消費者發現自己付費後購買到的服務不及預期時,矛盾會進一步加劇,最終造成平臺用戶流失的情況,可當下長視頻平臺不僅頻繁提價,更是在會員功能上各種限制,從而讓矛盾不斷。

內憂·自制內容成一把雙刃劍

自制內容能夠讓長視頻平臺打造專屬IP生態,憑藉差異化內容吸引付費用戶流量的同時,還能深挖IP價值,真正實現降本增效,但長視頻平臺想要去幹影視製作公司的活兒,且不論是否專業,想要真的打造出類似《紙牌遊戲》《魷魚遊戲》的超級IP,競品內容背後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

以自制劇鼻祖Netflix為例,現象級自制劇《紙牌屋》的孵化,成功讓Netflix一舉完成了從DVD租賃向流媒體轉型後的新飛躍,更直接帶來超過1000萬的新增付費用戶此後,Netflix在自制內容的這條道上一發不可收拾,2014年,投入9000萬美元拍攝電視劇《馬可波羅》, 2015年,Netflix原創新劇爆發式增長,是過去的兩倍還多。到2019年,Netflix在原創制作方面的投入高達153億美元。動輒數億美元的自制劇成本讓Netflix頗感壓力,營收佔比過半的自制劇成本不僅抽乾了Netflix手中的現金流,更讓企業承擔巨大風險,一旦巨資打造的自制劇反響平平,就意味著從虧損、用戶流失、資本撤資的連鎖反應。

而國內長視頻平臺這些年同樣將自制內容當作平臺差異化的關鍵,愛奇藝近來在自制內容上不斷髮力,其中《隱祕的角落》《贅婿》等多部作品極為出圈;而騰訊視頻背靠閱文這個大IP池,《慶餘年》《斗羅大陸》等內容很好的提升了平臺內容競爭力;芒果TV則憑藉綜藝內容隱隱有躋身第一陣營的實力,嗶哩嗶哩則開年就同上影打造出現象級的《中國奇譚》……



優質內容不斷湧現的背後,是內容成本是平臺支出的主要大頭。以愛奇藝為例,自2018年以來,愛奇藝的內容成本連續3年均超過200億元,佔據其總營收的70%以上。這也就是說,愛奇藝每賺10塊錢,就有七成以上的錢花在了內容投入上。

編輯點評:想要維護自制內容優質的光環,就需要在IP、製作乃至宣傳上大力投入,吃掉整個IP生態蛋糕的前景很美好,但即便強如Netflix面對高昂自制內容成本時也會想要削減成本,國內長視頻平臺想要持續輸出自制內容,恐怕在嚐到壟斷生態甜頭以前,激增的成本就足以讓平臺現金流枯竭,更何況自制內容本身也有踩雷的風險。

外患·從未停止的競爭

多年競爭後,當下國內長視頻行業呈“三超兩強”格局,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佔據第一梯隊,而芒果TV、嗶哩嗶哩位於第二梯隊,但無論是第一梯隊依靠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還是芒果TV背後的湖南廣電又或者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嗶哩嗶哩,都擁有龐大的資金和用戶流量,在長視頻競爭這條看不到盡頭的賽道上,從未停止的競爭讓所有人都感到身心疲憊。

尤其是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開始觸碰天花板以後,喊著“長短結合”的口號不斷向長視頻領域滲透,也讓“愛優騰”們苦惱不已。以抖音為例,“放映廳”功能的推出專打當下長視頻平臺付費問題,雖然內容上略有不足,但“免費”二字加上抖音龐大的用戶流量,對於長視頻平臺而言絕對具有十足殺傷力。而快手同樣在謀求長視頻領域市場用戶流量,先後推出“快手放映廳”和“今視頻”app入局,同樣讓長視頻平臺們感到來自外部的壓力。



以短補長不僅滿足了短視頻平臺用戶剛需,更讓短視頻平臺有機會尋找到新的用戶流量。而除了這些“外來”的獵食者外,咪咕視頻這樣背靠移動運營商的綜合視頻平臺同樣讓長視頻平臺們頭疼不已。手握資源的“新人”們不僅讓網民有更多選擇,更麻煩的是內容版權方同樣可以待價而沽。

編輯點評:外部壓力不僅是長視頻平臺相互間的競爭,更麻煩的還是跨界而來、尋找增量的巨頭們,持續競爭壓力之下,外部環境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與其把希望放在同版權方的談判或是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上,不如盯著自己平臺現有用戶流量尋求增加收入的可能。如此心態下,當下長視頻平臺層層付費設置,各種消費引導也就毫不稀奇了。

4

長視頻平臺為用戶埋了哪些坑

渠道不同要充分會員,內容不同要充分會員,權限不同還要充會員,長視頻平臺們“一充再充”、應充盡充的伎倆讓用戶無可奈何。面對心急賺錢的長視頻平臺,不想被割韭菜的用戶如何避開觀影路上那些坑呢?本期《電腦報》就將從收費的角度調查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TV和嗶哩嗶哩五大主流長視頻平臺當下的收費狀況。

人為割裂的移動、TV會員

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沒有了明顯增量之後,電視大屏已然成了視頻網站們的新藍海。無論是已超3億用戶規模的OTT,還是擁有3.76億用戶的IPTV,都在為視頻行業展現著巨大的價值空間。在用戶付費方面,根據《2022H1中國智慧屏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大屏VIP由2021年H1的12.3%,提升至2022年H1的29.7%;在營銷價值方面,根據《2021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洞察》顯示,PC廣告份額已被OTT與智能硬件超過。

近兩年,從“愛優騰芒”到B站、華數鮮時光等,都加大了在大屏領域的佈局。以愛奇為例,2022年,從在奇異果TV中新增“雲影院”頻道,到推出高規格的電視格式“幀綺映畫MAX”等,打著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口號,人為設置會員層級。



從會員到超級會員,從移動會員到TV/投屏會員,長視頻平臺們認為將會員等級分為三六九等,VVIP、SVIP再疊加黃金/白金/鑽石會員,不同會員等級擁有不同觀影權限。以騰訊視頻為例,其入門級的騰訊視頻VIP會員首3月可享受15元優惠(到期後25元/月續費),連續包年的話178元/年看似不貴,但在使用設備、功能上有諸多限制,而想要打通TV、手機、電腦、Pad全端通用,就需要充值“超級影視SVIP”會員,其連續包年費用直接跳漲到了348元/年。

這還僅僅是騰訊視頻對於影視會員的分級,其“體育會員”還是獨立的存在,本身需要單獨付費外,還設置了“體育VIP”和“體育超級VIP”兩個細胞分類。



如果想要直接拿到騰訊視頻最好權限,就需要同時充值“超級影視SVIP”和“體育超級VIP”兩個會員,這意味著用戶一年需要在騰訊視頻平臺上花費696元/年。其他四家平臺也一致將會員分為移動、TV/投屏兩大體系,再根據自身平臺進行細分定製。如芒果TV就在“TV會員”和“TV全屏會員”的基礎上引入了TV限定會員,愛奇藝則主要分為“黃金VIP”“白金VIP”和“星鑽VIP”。

相對而言,優酷分為“優酷VIP年卡”和“酷喵年度VIP”,嗶哩嗶哩也僅設置了“大會員”和“超級大會員”兩大類,反而簡單一些。





混亂的會員體系可以說是當下視頻平臺為用戶埋的一個大坑,不同會員等級除移動和TV/投屏端使用的區別外,在功能和權益上也有不同,大多數消費者充值時並沒有思考太多,當發現自己充值的移動會員無法在電視或投影上使用時,除了抱怨,更多時候還是屈服在平臺獨有內容面前,持續充值升級會員等級權限。可如此不情願地付費,又能讓視頻平臺們收穫多少用戶忠誠度和回頭客呢?

遠超硬件的服務費

相對於資深會員體系的人為割裂,自己劇、獨家版權等差異化內容的出現,也讓當下長視頻平臺內容端割裂嚴重。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如果想要暢通無阻在手機、電視上觀看所有節目,至少需要購買愛奇藝星鑽 VIP(428元/年)、騰訊視頻的超級影視 SVIP(348元/年)、優酷的酷喵 VIP 會員(488元/年)、芒果 TV 全屏會員(348元/年)、嗶哩嗶哩的超級大會員(188元/年),全年最少花費1800元(不包括單獨購買電影內容費用),其中還不包括有線電視費、寬帶費以及部分應版權方要求的付費電影等等,而當下,65英寸的小米智能電視也就1899元。



經歷了十餘年時間發展,視頻平臺版權相對穩定,而自制內容的加入,讓“愛優騰”獨播內容超過70%,這意味著消費者想隨意看不同類型內容就得同時充值多個平臺,尤其是第二陣營的芒果TV和嗶哩嗶哩還分別在綜藝、動漫賽道上具有鮮明個性優勢。

從這裡看,消費者在面對眾多視頻平臺獨家內容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切不可隨意為自己喜歡的內容衝動消費,畢竟同時充值多個平臺會員雖能獲得舒適的觀影體驗,但一年下來,會員價格就已經能夠買一臺電視了,何況會員費用通常以年為單位,而購買一臺電視後,其服役年限往往遠超過三五年,兩者相比,更凸顯了當下視頻平臺會員費的高昂。

低價首衝的誘惑

“首充1元甚至幾毛錢,一個月後自動續費卻高達幾十元!”有多少人在長視頻平臺的文字遊戲面前吃過“悶虧”?

靠低價首充博取用戶關注,並誘導用戶付費對於長視頻平臺而言並非新鮮事兒,但這類低價首充費用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到期自動續費的“刀子”,一旦過了首規定的體驗時間,平臺就會按照當初約定(首充界面下,字體極小關於到期自動續費的內容)扣掉用戶幾十元。這樣的套路雖然不新鮮,但每次使用總能收割一批韭菜,就在今年1月底,優酷“1元會員”中途退出被扣24元的事件就引發極大關注(如圖5)。



據多名用戶反映,在完成支付後才發現,支付寶相應頁面中彈出的實則為“優酷月月省”活動界面,支付1元后默認簽約1年,除首月外,每月將自動扣費12元。活動界面來看,這是芝麻GO的一項優惠活動,協議期內退出芝麻GO任務,則需將已享受的優惠退還。

事實上,長視頻平臺官方首充優惠通常也會有首充優惠,但通常是10元左右,極少低至1元,而且享受過官方首充優惠後,隨時可以自動取消,並不會讓用戶退還享受的優惠。



可隨時取消的自動續費服務,讓不少用戶找到平臺漏洞,用多賬號享受首充優惠或提前取消避開次月的續費服務,這樣做雖然明顯是在薅平臺羊毛,可平臺方面也是默許了的,何況當下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平臺在此月續費以前都會提前一兩天通過短信提示即將扣費,讓用戶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是否要取消會員續費。

因此,優酷這次和芝麻GO打造的“1元會員”活動,多少有些利用了用戶的習慣性認知,也引發了較大怨言。而隨著跨平臺合作的頻繁以及長視頻平臺自身流量壓力,不排除後續有更多類似給用戶“下套”的活動推出。



會員功能的限制

購買了會員,就能尊享服務?可善於在合同中玩文字遊戲的長視頻平臺卻不斷刷新用戶認知。

縮水的投屏功能可以說是當下用戶抱怨的焦點,明明提供TV投屏功能,用戶就下意識認為購買了移動端會員即可通過投屏的方式在電視或投影機上欣賞內容,可視頻平臺顯然也察覺了用戶的小心思,五大長視頻平臺均對會員投屏功能做出了限制。以愛奇藝為例,在對投屏功能做出限制之前,黃金VIP會員支持最高 4K 清晰度投屏,現在只能選最低的480P清晰度,要想進行4K投屏必須購買白金VIP會員,顯然,480P的清晰度根本不足以在電視或投影上獲得清晰的畫面效果(如圖8)。



在愛奇藝之前,優酷在2022年7月就被曝開始限制投屏功能。有大量網友反映就算是開通優酷 VIP 會員權益後,也已經無法再用投屏的方式免費“蹭”大屏,只能根據提示開通酷喵會員。而除愛奇藝、優酷之外,嗶哩嗶哩、騰訊視頻同樣對投屏做出了限制,非會員投屏的分辨率被限制到了720P。

相較縮水的投屏功能,五大平臺更是對會員登錄進行了限制。以優酷為例,早期一個優酷會員是可以同時登錄三個手機設備的,而從2022年底開始,優酷更改會員規則後,用戶手中的優酷會員只能登錄一個手機了。而其它四個長視頻平臺也做出了類似的限制,對於擁有多款設備的用戶而言並不友好。



編輯|張毅

審核|吳新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深度調查|套娃式收費不斷,視頻平臺為何黑化?-2/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