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5,407
  • 回覆: 47
  • 分享: 1
香港作為盛事之都, 中轉之站, 南中國大門等等, 因此在復常下, 例如當下, 會有大量旅客來港及中轉
 
而旅客對票價敏感度低,  在城巴專利權二錯開的加價模式, 本人認為是打開一個先例, 就把旅客服務及非旅客服務錯開
當港鐵羅湖站, 明顯高於上水站, 已為旅客服務額外收益, 補貼東鐵本地線的先例
 
另外, 機場快線的機場員工優惠, 票價並非根據機鐵調整, 而是依據可加可減機制處理, 按本地線方式處理
 
因此, 本人認為A, B線應該有更明顯加幅, 例如50%亦無不可, 事實上加50%實際依然低於世界主要城市水平, 但機場巴士員工優惠應介定為本地服務, 例如跟E線水平去加, 而不是收足A線加幅. 在有先例可依的情況下, 相信獨立把旅遊服務分開加, 會較容易接受

而如何介定機場員工或機場工作人員, 例如優化即日來回安排, 針對跨境學童跨境工作人仕, 或者好似當年廣州咁, 搭滿某一類服務次數後比拆回扣/回贈, 我覺得會係一個合適的方向, 平衡各方利益
 
以日本為例,按票面價支付車貴只占一部分,有通學通勤定期券及回數券,日票旅遊票等。高票面價不等價為居民支付價格,明確針對員工及本地居民提供合適優惠會更可取。
就呢方面來講,九巴月票在龍運新專營權下可27折去搭,亦可理解為其中一個寫入專營權條款,針對常客的優惠模式。

[ 本帖最後由 054D 於 2023-3-15 18:47 編輯 ]



其實B4-B6加300%,其他B線加200%,都不過分。這些路線並不是必須品,相關小巴路線也該同時加價。至於城巴A線,加10%以上,已經和自殺沒什麼分別了


引用:
原帖由 post70 於 2023-3-15 19:39 發表

其實B4-B6加300%,其他B線加200%,都不過分。這些路線並不是必須品,相關小巴路線也該同時加價。至於城巴A線,加10%以上,已經和自殺沒什麼分別了
疫情前A10貴A11 20%下都爆,就知所謂10%等同自殺係錯的。


而且其實無人講過票面價等同乘客實際支付票價。例如本身城巴有來回票,其實只要調整一下,搭過十次本地路線(包括地鐵巴士),就可以用八仔折扣價坐A車呢個類近廣州模式一樣可行的。


反而均一價似乎不是旅遊服務的慣常做法。

[ 本帖最後由 054D 於 2023-3-15 20:16 編輯 ]



其實邊境管制站養咗政府一班外判人員同機電工程署的外判工程人員(包括A&A同O&M)係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佢哋有帶禁區紙,必唔必須就觀點與角度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後天外圍的妹頭 於 2023-3-15 20:18 發表

其實邊境管制站養咗政府一班外判人員同機電工程署的外判工程人員(包括A&A同O&M)係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佢哋有帶禁區紙,必唔必須就觀點與角度
其實前文提到優化即日來回安排,現時去程A車回程NA好似不能享優惠,未可考慮即日來回定義為24小時,而相關優惠按番E線加幅為基準,即可完全滿足,即使無法申請機場資格的工作人員需要。
因為如果區分旅客及非旅客,非旅客標準宜盡量寬鬆。


我個人覺得要搵大錢去填補封關下的損失,咁盡可能由旅客suffer,旅客再細化為本地居民及非本地居民梯度安排,會較少爭議。

[ 本帖最後由 054D 於 2023-3-15 20:28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post70 於 2023-3-15 19:39 發表

其實B4-B6加300%,其他B線加200%,都不過分。這些路線並不是必須品,相關小巴路線也該同時加價。至於城巴A線,加10%以上,已經和自殺沒什麼分別了
唔認同A車加10%等於自殺,就算加足50%,都未必會跌得太多客,始終去機場搭A車都係貪佢方便,唔使將件行李搬嚟搬去,加上又唔係成日搭



定義本地居民同非本地居民,你睇上次消費券要用的行政費同爭議就知不昰clear cut的事


引用:
原帖由 054D 於 2023-3-15 20:24 發表

其實前文提到優化即日來回安排,現時去程A車回程NA好似不能享優惠,未可考慮即日來回定義為24小時,而相關優惠按番E線加幅為基準,即可完全滿足,即使無法申請機場資格的工作人員需要。
因為如果區分旅客及非旅客,非旅客標準宜盡量寬鬆。


我個人覺得要搵大錢去填補封關下的損失,咁盡可能由旅客suffer,旅客再細化為本地居民及非本地居民梯度安排,會較少爭議。
我回覆緊其實B4-B6加300%,其他B線加200%,都不過分。這些路線並不是必須



引用:
原帖由 tkglobe 於 2023-3-15 20:31 發表

唔認同A車加10%等於自殺,就算加足50%,都未必會跌得太多客,始終去機場搭A車都係貪佢方便,唔使將件行李搬嚟搬去,加上又唔係成日搭
好似A10咁,又貴又慢,當年多人係因為車疏。照佢加50%的話,不如直接取消路線了。A29客走青光。客接受的加幅得10-12%左右。政府其實要做的,見巴士公司亂來,應直接否決加價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post70 於 2023-3-15 20:38 發表

好似A10咁,又貴又慢,當年多人係因為車疏。照佢加50%的話,不如直接取消路線了。A29客走青光。客接受的加幅得10-12%左右。政府其實要做的,見巴士公司亂來,應直接否決加價
A10就貴過A11 20%, 西區客一樣支持。


所以根本問題唔係加價問題,而係實際比幾多。而比幾多就應睇番市場情況。


而其實好似高鐵咁,一開始話貴,貴下貴下市場就會適應,而去到佢應有的位置。

[ 本帖最後由 054D 於 2023-3-15 21:00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post70 於 2023-3-15 20:38 發表

好似A10咁,又貴又慢,當年多人係因為車疏。照佢加50%的話,不如直接取消路線了。A29客走青光。客接受的加幅得10-12%左右。政府其實要做的,見巴士公司亂來,應直接否決加價
A29 就算收$60都唔會走清光,甚至乎跌小過10%,將軍澳去機場佢最直接,點都方便過地鐵轉機鐵,其實好多人係先去睇吓自己屋企樓下有冇車去機場,價錢只係其次



引用:
原帖由 後天外圍的妹頭 於 2023-3-15 20:38 發表

我回覆緊其實B4-B6加300%,其他B線加200%,都不過分。這些路線並不是必須
玩死嶼巴啫
佢D港珠澳B線近年已經唔好客得去邊



引用:
原帖由 paul2357paul 於 2023-3-15 21:58 發表

玩死嶼巴啫
佢D港珠澳B線近年已經唔好客得去邊
其實皇巴的幾分鐘駁腳,一直以來都係收10蚊,當年629要比12,而唔搭路線相約的城巴4.7南區線。可見有無客只係睇佢競爭環境。


當龍運客因為A31頂閘寧願唔轉乘優惠都坐城巴A車,加三倍其實都係抵。


你話機管局無人駕駛系統未來收幾蚊位,咁所謂B線先無得做。


 
有紅小公司聲稱以月淨袋三萬不是夢去請人,巴士公司人工除時重低過渣紅小係要解決的,解決問題同時又如何降低對居民影響都要平衡。

[ 本帖最後由 054D 於 2023-3-16 03:34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後天外圍的妹頭 於 2023-3-15 20:33 發表

定義本地居民同非本地居民,你睇上次消費券要用的行政費同爭議就知不昰clear cut的事
銷費券無爭議。所謂爭議純粹係有人自稱永久離港但實情係沒有呢個原因。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tkglobe 於 15-3-2023 20:31 發表

唔認同A車加10%等於自殺,就算加足50%,都未必會跌得太多客,始終去機場搭A車都係貪佢方便,唔使將件行李搬嚟搬去,加上又唔係成日搭
加足50%,旅客依然會搭,本地客就兩睇,有啲計過數可能會走去搭的士或其他交通工具,
一丁友唔趕時間嘅,一係焗搭,一係轉車,其實都算係個人喜好姐。
 
正如想快咪畀錢搭機鐵,想慳嘅就畀錢搭E11系;
想舒服嘅畀正價搭P960/P968嘅大有人在,覺得唔抵嘅咪960/968見囉。
咸魚青菜,各有所愛姐,而且依個情況一直都存在,唔係今時今日先有。
唔明白點解有人可以咁大反應,認為需要分開旅遊服務及非旅遊服務嚟申請。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