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5,582
近日,香港TVB與淘寶合作首場直播帶貨,主播包括TVB資深藝人陳豪和陳敏之,持續6小時的營業時間,最終交出2350萬元的首場帶貨成績單。

在一週前,TVB宣佈與淘寶達成合作,雙方將於年內合作超過48場直播帶貨,預計此舉將帶來千萬級別港元的收益——這也讓TVB母公司電視廣播的股價連日大漲,創下近年來最大漲幅。

不過,TVB此舉也招致一些爭議,有人不解,昔日的“亞洲最強影視廠牌”為何也要入局直播帶貨,它與TVB的發展現狀有怎樣的關聯?直播電商能成為TVB新的增長點,扭轉它發展上的頹勢嗎?

營業額下滑,發展遇困境

雖然有人質疑TVB入局直播帶貨是“不務正業”,可事實上,入局直播帶貨恰恰是TVB以往所依賴和擅長的“正業”——電視業務——出現了危機。

從1967年TVB誕生之後的四十多年時間裡,TVB與亞視是香港唯二的公共電視臺,而TVB又在競爭中勝過亞視,長時間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

彼時TVB的法寶是大量優秀的自制內容,每年自制的內容有幾百個小時,常年在自家的電視臺播出的劇集有80%以上是自制的,只有20%左右是外購劇集。憑藉TVB劇在亞洲龐大的輻射力與影響力,TVB的業績蒸蒸日上。其收入的大部分來自於電視廣告——劇集播得好,收視率高,在香港的地位又絕對壟斷,只要商家投放電視廣告基本都會選擇TVB。

TVB的財報就清晰展現TVB一度不斷壯大的過程。2000年的時候,TVB的全年營業額就已達到34.9億港元,純利潤達到7.74億港元;之後營業額呈現一個總體上升趨勢,2005年營業額突破40億港元,純利也突破兩位數來到11.87億港元;2011年,TVB的營業額突破50億港元;2013是TVB的極盛時期,該年營業額達到創紀錄的56.86億港元,利潤亦達到創紀錄的17.38億港元。

極盛之後,TVB進入衰退的階段。2014年,公司的營業額與利潤雙雙下滑,之後下滑速度加快。

2016年的利潤跌到5億港元,2018年開始陷入虧損,2019年營業額跌到30億-40億港元區間,2020年營業額已經跌到27.2億元——這個全年營收已經比20年前還低了。2021年虧損進一步加劇,虧損達到6.47億港元。

TVB電視主業遭遇困難,有多重因素的影響。

比如TVB劇影響力的下滑,反過來影響了劇集的投入,這又進一步加劇TVB劇影響力的下滑,一度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再比如2016年香港又一家公共電視臺ViuTV開播,很快抓住年輕觀眾,分走了TVB的不少收視份額與廣告商……

電視業務是TVB的主業,也是TVB的根本,這些年來TVB也一直積極地提振內容生產,譬如加大與內地視頻網站與電視平臺的合作、嘗試更多元的主題和風格、試水短劇等等,呈現出不斷改良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的下行趨勢、香港單一市場廣告業務的有限、國際流媒體搶奪觀眾時間、其他電視臺的競爭等因素的存在,也在提醒著TVB不能只有電視這一主業,還必須拓展多元的營收模式。


電商業務起色,潛力漸顯

TVB瞄準的是電商業務。2018年,TVB就上線了網上購物平臺Big Big Shop,當時並不怎麼重視,主要是用來幫商家做做宣傳推廣,營收也非常有限。譬如2020年,TVB的財報顯示,電子商務業務僅佔TVB該年全年營收的1%。也是在2020年,香港另一家專門做購物的平臺HKTVmall市值超越TVB,促進了TVB入局電商的進程。

2021年,TVB與邵氏兄弟合作以總價2億元收購香港另外兩家網購平臺Ztore(士多)及Neigbuy(鄰住買)母公司75%的股權。2022年,Big Big Shop的業務融入士多和鄰住買,TVB也成立專門的電商業務群,交由專業人士運營。

入局電商確實給TVB的財報帶來亮點。2021年時,電子商務業務已經佔到TVB全年總營收的8%,到了2022年上半年,電子商務業務已經佔到TVB該年上半年總營收的25%。

與此同時,電視業務在TVB總營收的佔比,從2021年同期的44%下滑到33%;除了這兩個收入大頭外,2022年上半年,TVB的其他主要收入還有OTT串流平臺(包括埋推推在內的視頻網站)佔比9%,中國內地業務佔比22%,國際業務佔比11%。

無論是串流平臺、中國內地業務還是國際業務,都是TVB電視主業的延伸,它們當前的增長空間已經相對有限。電商業務確實是TVB業務的一個快速增長點,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佔比從1%上升到8%再上升到25%,可謂突飛猛進。

電商業務的發展空間,並不侷限於香港本土,還可以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進入內地市場。這也就有了開篇新聞中提到的,TVB與淘寶在直播帶貨上達成深度合作。這一合作舉措也帶動TVB股價大漲,其潛力為資本市場所看好。


情懷是管用,只靠情懷不夠

TVB進入內地直播帶貨,具備的一個明顯優勢是“情懷”——內地許多觀眾看TVB劇長大,受TVB劇的影響很深,對TVB的很多演員都有濾鏡。

這一次TVB在淘寶上直播一炮而紅,靠的就是情懷分。比如陳豪和陳敏之都是用粵語介紹產品,恍然間有種看港劇的感覺。而兩位演員在直播時,也不時拋出TVB經典劇《溏心風暴》中的名臺詞,兩相呼應,讓不少觀看直播的網友感慨“回憶殺”。

換句話說,哪怕直播帶貨千千萬,TVB的直播卻是隻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港劇式直播”。TVB的經典作品很多,有號召力的資深演員也很多,在剩下的四十餘場直播裡,可以帶來一波又一波的回憶殺,製造一次又一次的話題。

此前有不少藝人跨界直播帶貨,只會生硬念廣告,反而讓網友產生了幻滅感。以TVB藝人的專業素養來看,網友反而對這點不太擔心,陳豪、陳敏之的首場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只不過,直播帶貨中情懷是管用,比如可以製造話題、創造流量,但只有情懷又是不夠的。在這一次與淘寶達成合作之前,TVB去年就在其他短視頻平臺開通了三個賬號直播帶貨。

這些賬號主要是依賴素人直播,TVB的明星更多是彔彔短視頻打call,從第三方數據來看,這一次的試水並不成功。一方面是情懷牌沒打起來,另一方面是品控存在較大的問題,比如一些美妝產品看似價廉,但是否真品卻遭到廣泛質疑。

直播帶貨的成敗關鍵,首先在於品控——必須確保質量上的靠譜,售後服務的完善體貼。當然,質量好也得價格低,要確保全網較低價,還得有可靠的供應鏈,既能保證供貨上的穩定,也能在談判時擁有比較大的話語權,替消費者拿到更優惠的價格。

所以對於TVB來說,打響直播帶貨第一炮只是邁出第一步,要真正走得紮實走得長遠,還得回到直播帶貨的本質上來——物得美,價格上跟其他商家比較也得有競爭力。TVB能否在直播帶貨界真正形成自己的IP,並一舉扭轉公司在發展上的頹勢,還有待觀望。

陳子非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tvb殺入直播帶貨,港娛發展就能由涼涼變火熱了?/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