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562
+2
素熙自殺的時候,穿了一雙涼拖鞋,看上去很奇怪。

那天下了雪,天氣很冷,她被從河裡撈起來的時候,身上還穿著羽絨服。

可能她也沒想著在外面久待,所以套了拖鞋就匆匆出門。

也可能她根本就沒想過這些,只是不在意了。

但這並不是太重要,因為她已經死了——

「下一個素熙」


2023.2.8.韓國


這是導演鄭朱莉的第二部電影長片。

但從風格和技巧上來看,已經純熟得像是一個拍片多年的老手。

在今年的平遙影展先行展映時,影片便得到了眾多觀眾及媒體的一致好評。

社會批判鏗鏘有力,人文關懷細緻入微,不嘩眾取寵,卻也感人至深。

而既然片名叫“下一個素熙”,首先自然要先說說“這個素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素熙之死

素熙十八歲。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職高學生,她正面臨著找工作的困難。

班主任替她找了一個看起來還算不錯的美差,去做通訊公司客服。

雖然是外包套外包,但總公司畢竟大名鼎鼎,所以老師和素熙都很開心。



字幕出自億萬同人字幕組

名義上,這裡叫解約售後服務部,但其實更像是防解約緩衝中心。

素熙等客服的作用,就是通過各種話術變著法子打消客戶的解約意願。

像什麼強調違約金啦,製造解約很麻煩的印象啦,等等。

期間還會掐準時機反客為主,給客戶推薦一些公司新推出的活動。



其實這樣的話也還好。

畢竟,想解約而打電話來的客戶,十有八九也都是遇到了什麼不爽的事情。

脾氣大,口氣沖,都可以理解。但讓素熙煩憂的,不僅僅只是這些。

比如,工資的問題。

當初簽合同時沒注意,後來才發現上面寫著“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會有變動”。

反正,公司總能找出你的一些失誤或者違規操作,藉此來剋扣工資。



比如,加班的問題。

雖然名義上是朝九晚五,但實際上每天必須要完成指標通話量才能下班。

拖好幾個小時,影響到自己各種約會,是常有的事。


偶爾,素熙也會因為受不了而對客戶破口大罵。

不過總體而言,還在她的承受範圍之內,還能頂住。

萬萬沒想到,看似經驗豐富,心理強大的組長先頂不住了。

某天清晨,素熙上班時,發現組長在公司樓下的車裡自殺了。

死之前,組長留下了自己的遺書,表達了對公司壓榨實習生的控訴。

當然,沒掀起太大的波瀾。



公司火速派了人來清理組長的工位,以及一位新領導。

新領導看起來和藹可親,十分擅長安撫下屬:

大家都嚇到了吧,沒關係,平復一下心情,先開始工作吧。



很快,公司擬定的承諾書也發來了,只要簽了就能馬上拿到獎金:

前任組長在遺書中所言非實;

前任組長所提問題是其對規定的誤解;

本人承諾不會就組長的死亡進行任何透露。



自此之後,素熙的工作態度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是擺爛。

想那麼多幹嘛,賺錢就好了。

電話打多了,素熙將自己訓練得甚至已經有些麻木。

年老的客戶就變相威脅,年輕的客戶就敷衍了事,完成指標就算完。

一段時間下來,素熙竟然也做得有聲有色,業績飆升。



然而新的問題總會接踵而至。

比如,素熙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組人的指標,引得同事心生不滿。

比如,拼死拼活完成業績,末了卻被告知,獎金要滯後一兩個月才能拿得到。



於是,素熙開始了另一種擺爛。

只要客戶表達瞭解約意願,她便不會刻意阻止。

新組長當然看不過去,氣沖沖跑來責問。

吵著吵著,素熙實在忍不了了,對著組長的臉就是一拳。


換來的,是三天停薪停職處分。

當然不敢對父母說,只說自己請了假。

在門外準備午飯的母親感嘆道,不愧是大企業,像是說給素熙聽。

房間裡的素熙正把頭埋在被子裡,也不知有沒有聽到。



和朋友出去唱k喝酒解悶。

醉了之後,素熙竟在不知不覺中拿酒瓶的碎片割了腕,險些送命。

回家路上,素熙試探性地告訴母親,自己想辭職。

但母親含糊其辭的一句“你說什麼?我沒聽清”,讓素熙徹底死了心。



第二天來到學校,班主任也是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你知道你的行為對學校造成了多大的困擾嗎?

以後那家企業說不收咱們學生怎麼辦?學弟學妹們的前途怎麼辦?



對於生活的絕望,就這麼一點點累積著。

而壓死素熙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束從門縫裡透進來的光。

那是停薪停工的最後一天,素熙馬上又要奔赴上崗。

跑出來和朋友們聚會,卻發現大家基本上都因為工作忙而無法赴約。

回家路上,說好來接的好友,臨時又被安排了工作,放了她鴿子。

大家境況都差不多,自顧不暇,實在是很難抽出時間來管她。

說到底,在如此環境之下,他們也不過是還沒走上自殺道路的素熙們罷了。



漫無目的地遊盪進超市,素熙要了兩瓶啤酒,繼續喝。

就在這時,一束陽光從門縫中透進來,照在了她冰冷的腳上。


我們無從知道素熙當時想了些什麼,只知道她在此之後踱步到了湖邊。

天上飄下細雪,夕陽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得讓人有些目眩神迷。

素熙慢慢走了進去,沒再出來。




素熙的死因

以上,只是電影的前半段。

其實光從前半段看,影片的質量已經很不錯了。

對於黑心公司的刻畫,對於只注重業績的領導的素描,都堪稱典範。

更不用說領導典中典式的職場pua。

前一秒才因為承諾書的事情對素熙低聲下氣,好言相勸。

後一秒就能因為素熙業務上的失誤瞬間變臉,破口大罵。

時不時再甩出“影響其他同事”的尚方寶劍,瘋狂輸出道德壓力。

看得人只想衝進去幫素熙梆梆給她兩拳。



而除了這些外在的情節之外,影片在刻畫素熙心理和情緒上也做得十分細膩。

技巧上的,比如,當素熙剛剛參加完組長的葬禮,正處在悲傷情緒中。

鏡頭卻突然切到了第二天,素熙已經在工位上接電話。

你會發現,素熙的情緒和感受沒有得到延續,而是被工作場景給強行打斷了。



像這樣的處理,在前半段不止一處。

再配合上公司裡無處不在的績效、評比表格,其用意就很明顯了——

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情緒,被消失,被打斷,被量化成了一個個表格,柱狀圖。

而導演要的,就是讓觀眾在直觀上感受到素熙被逼成非人狀態的可怕。



細節上的,最明顯的就是父母的例子。

看上去,素熙的問題似乎很好解決,跟父母說清楚不就好了嗎?

從後續劇情來看,父母絕對是愛著自己的女兒的。

母親當時沒聽清的反應,也可能是真的,因為前面對母親的耳背有過鋪墊。


但母親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素熙已經累積了過多的絕望,幾乎已臨近深淵。

她試探性地向母親伸出了手,但母親第一時間並沒有回應到。

那種第一反應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素熙傷了心,覺得是迴避。

這種機會就那麼一次。而在此之後,即便有千般苦萬般痛,我想,她也不大可能再去跟他們傾訴,只會選擇自己默默承受。



還有片中那位因為兒子逝世,想要替兒子解約的客戶。

即便是當時正處在麻木期,仍想著防止客戶解約,你也能從素熙的神情中體會出一絲遲疑。



這些大大小小的絕望,就這麼疊加在一起,讓你能很清晰地感受到素熙如何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無論是父母,老師,亦或是朋友,如果能在那些關鍵的時刻拉素熙一把,結局或許會不一樣。

但很可惜,沒有如果,也很難有如果。

而這就是影片後半部分想要去講述的事。




下一個素熙

是的,這部影片還有後半部分。

主角換成了由裴鬥娜飾演的刑警,吳宥真。

講述的則是她調查素熙自殺案背後隱情,走訪相關人員的過程。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主觀視角,為的是讓觀眾切身體會到素熙的絕望。

那麼第二部分就是跳開個人之外的客觀視角。

從體制和社會的角度來表明素熙之死的“正常和普遍”。



隨著宥真的調查逐漸深入,一場找不到凶手的追凶正式上演。

企業自不必說,矢口否認強制加班,反正在合同上,他們就已經佔盡先機。



讓人更覺得荒謬和憤怒的,是學校和教育局。

不搶著送學生進企業,就沒有就業率,就達不到教育廳的評估標準,教學資源就拿不到,學校就生存不下去,哪還會花時間花精力去仔細審核相關企業,求人家都來不及。

如今出了素熙這事,學校的聲譽和就業率只會進一步降低,嚴重威脅學校生存。

所以,原本還算心平氣和的教導主任,說著說著,想起學校的未來,也不禁氣憤了起來,語氣也越來越重,忍不住罵了一聲,晦氣。



跑到教育局,結果人家又認為陰陽合同、強制勞動等是勞動局的問題。

他們只負責實行就業率評估指標,要怪就只能怪學校不按照標準去仔細審核,不能怪他們沒有仔細監督,畢竟,他們也靠著這項指標獲得教育總局的資源。

再往上,宥真就得去找教育總廳了,而教育總廳,大概也會有另一番說辭:我怎麼知道手下人不按正常方式辦事?我是為了社會良好運行才制定的規則!

你會發現,找來找去,凶手不見了。

又或者說,維持著這個系統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凶手兼受害者。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只是被迫,但每個人在被迫之後又心甘情願地成為齒輪。

作為一個小小刑警,宥真當然不可能對抗這個無形卻強大的對手。

說得更現實一點,她可能連繼續調查下去的資格都沒有,最終也只能放棄。



影片受到的批評大部分都集中在第二段。

因為事件相同,在觀感上會有一些重複,兩位主角之間的聯繫也並不大。

但總體而言,瑕不掩瑜,第二部分也有存在的必要,只是或許存在更好的拍攝方式。

如此,影片才能由點及面,從主觀到客觀,由個人到體制,全面剖析素熙之死。

才能提出片名裡直指核心的靈魂發問:

什麼時候,才能沒有《下一個素熙》?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我們的拿獎題材,又被韓國人搶著拍了/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