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3,556
+2

3月31日,位於廣東中山的華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帝電子”)門口不太平靜,該公司原董事長吳剛被攔在公司閘口,一群保安禁止他進入。

吳剛就職的華帝電子與其母公司華帝股份(002035.SZ)之間的鬥爭已經到了毫不留情面的地步,雙方對峙僵持。華帝股份是國內主要的廚電生產企業之一,以燃具起家。

雙方的鬥爭公開化多日。

3月25日,華帝股份發佈了一則公告,稱由於華帝電子原董事長吳剛不配合公司審計工作的開展,公司2022年度審計進程受阻,可能對公司年度財務報表和審計意見造成一定影響。


華帝股份稱,公司以EMS、電子郵件等形式向吳剛發出《關於要求配合上市公司年度審計工作的催告函》,但並未收到吳剛明確年審機構可進場時間的回函。且截至公告披露日,華帝電子的公章、合同章、財務章、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等資料均被吳剛控制。

這直接造成了3月31日上午的局面。吳剛當天下午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現在公司裡面有審計人員在做審計,他自己被晾在一邊,華帝股份拒絕跟他溝通談判。

吳剛表示,上午八、九點,華帝股份帶來一群人強行控制了華帝電子保安室,並在現場口頭解除了華帝電子財務經理邱女士的職務,華帝電子資料室的門也被暴力打開。華帝電子當時已經報警。

幾小時後,華帝股份方面也向外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進入控股子公司華帝電子的行為,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公司針對今日非法阻攔股份公司審計工作以及惡意散播不實信息的相關人員,已經報警處理。

“他們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單方面減少訂單,單方面發這個公告(25號公告),單方面強行進入公司,你說這個東西怎麼辦?”吳剛對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表示。

吳剛稱,華帝股份將原來給華帝電子的大部分訂單轉移給了別的企業,雙方已喪失互信、合作的基礎。過去,華帝電子80%-85%的收入來自於為華帝股份生產核心零部件的業務,曾經一個月有1500萬-2000萬元的銷售收入,現在大幅下降約80%,每個月的銷售收入只有約200萬-300萬元。

吳剛在去年9月份就提議把華帝電子解散,華帝股份不同意,並進一步提出要收購吳剛所持有的華帝電子股份,但後續收購事項未有進一步推進。直至吳剛被一步步解除職務等事情發生,最終引發他的不滿和抗議。

華帝股份認為其一系列決策符合商業邏輯。

華帝股份方面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儘管華帝電子是我們的子公司,但它也只是公司的供應商之一,公司在供應商選擇這塊有自己的體系標準,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言外之意,華帝電子的產品已經不符合當時華帝股份的供應標準,才被砍訂單。

華帝股份是中山第一家民營上市公司,吳剛堪稱公司老臣,參與主導了公司當年的上市。他從2001年華帝股份上市起就擔任董祕,在第一屆至第六屆董事會任董祕兼副總裁、第七屆董事任董祕兼常務副總裁,但在2022年8月董事會換屆後,不在董事會擔任任何職位。

而在華帝電子,吳剛從該子公司2012年設立起就擔任董事長,持股30%,母公司華帝股份持股40%。華帝股份稱,根據2021年財報,華帝電子淨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佔華帝股份的2.43%、3.04%、6.06%,體量較小。華帝電子的營收、淨利潤絕大部分來自其與華帝股份的業務往來。

針對阻撓審計一事,吳剛回應稱,由於雙方已失去信任,他擔心華帝股份有可能通過審計的方式竊取華帝電子的商業機密。“我們是個方案解決公司,很多方案都是我們自己開發出來的,涉及很多商業機密。”

華帝股份對記者表示:“為了維護我們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加快審計工作進程,所以我們今天就派了審計團隊進入華帝電子,並不存在過激行為。”

目前,雙方仍處於僵持階段。華帝股份表示如今首要任務是儘快推進審計工作,並按時發佈年報。吳剛稱,事態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主要是股東之間的事,需要的時候他會走司法程序。但他拒絕進一步透露更多有關信息。

解鈴還須繫鈴人,吳剛要求華帝股份董事長潘葉江親自跟他當面談,他給對方發微信打電話,但均未收到回覆。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現場】華帝股份與子公司內鬥白熱化:雙方互報/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