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表於 2023-4-11 17:13
石質文物主要包括石雕、石塔和古建築等,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在書寫燦爛文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記載了我國文化和歷史的變遷。
由於石質文物的組成大多以硅酸鹽和碳酸鹽為主,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壞,從而產生表面和結構的損傷。
如何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的優勢滿足石質文物領域的實際需求,成為文物工作者在工作中普遍面臨的問題,科技保護手段逐漸成為文物數字化工作的根本性關注點。
石雕作品,大多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頗具代表性的雕刻動物作品有:龍、鳳、獅子、麒麟、貔貅、金蟾等。
本期我們掃描的石雕文物呈圓柱形,直徑約30釐米,高度約60釐米,表面雕有精美圖案,由於重量較大,不易於搬運,因此需要到客戶現場進行石雕的三維數據採集工作。
1、傳統的文物保護與展示主要通過人工觀察、人工測量等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由於人為因素可能會對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2、傳統的文物修復,大多採用拍照和描述的方法,這種方法耗時長,且在修復時存在一定的誤差。
3、石雕文物往往都是體積龐大,而且結構複雜,傳統的保護方法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針對以上痛點,諾斯頓技術工程師採用蔡司手持三維掃描儀對石雕整體結構進行掃描,採集高精度三維數據,1:1真實還原造像細節。
使用高清單反相機對石雕文物進行多角度拍攝,獲取石雕表面紋理及色彩信息。
利用獲取到的精準stl數據,建立還原度極高的數字模型,實現雕刻藝術品的精細信息留取及資料永久存檔。
同時它為文物保存了一份完整的數據,在文物意外受損時能根據這些數據進行修復,甚至還能在計算機中虛擬修復文物,避免直接不當修復造成的本體損害。
以數字顯示屏、全息投影等為展示載體,結合AR、VR、全景漫遊等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多維度信息展示,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實現與石雕文物的互動,提高觀眾展覽體驗和教育效果。
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博物館保管、研究、社會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人員還可以對處理好的三維數據,進行各種測量分析(如點間距、曲度、表面積、體積等)。
通過三維掃描技術再現並記錄了文物的立體幾何形貌,不僅能夠獲得精準的數據和資料,還可以為文物的復刻、復原、衍生、展示、研究及保護等應用提供專業的數據支撐,讓歷史在數字化中獲得“永存”。
為了滿足用戶對三維測量的更高需求,全新T-SCAN hawk 2在上一代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
這是首款由蔡司德國研發和製造的新一代輕量級手持式高精度三維激光掃描儀,在掃描速度和流暢度上帶來非凡體驗。首次加入衛星模式,顛覆掃描定位方式,提供計量級精度和便攜易用的雙重加持。
該款設備將於2023年4月10-15日,亮相蔡司CIMT(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W3-A211展位。屆時,歡迎新老客戶蒞臨展臺參觀交流洽談。
諾斯頓測量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三維掃描數字化及三維測量服務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諾斯頓服務過多家國內知名單位,具有豐富的項目經驗,案例包括:國家電網三維可視化數字管理平臺數據供應商、南方電網三維可視化數字管理平臺數據供應商、中國中車數字化工廠項目、中石油中石化油罐容量計量項目、鞍鋼集團數字化工廠三維項目、北京大劇院三維掃描項目、故宮三維數字化項目、宜興博物館三維掃描數字化項目、洛陽考古所三維掃描數字化項目、延慶博物館三維掃描數字化項目、太原博物館三維掃描數字化項目、梅溪湖文化館三維掃描逆向工程、中石油庫數字化項目、《無名》《交換人生》《奇蹟·笨小孩》《鐵道英雄》《八佰》《囧媽》《小小的願望》《陳情令》《大人物》《超時空同居》《不完美的她》《盜墓筆記》等。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3d掃描技術助力石雕文物數字化保護/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