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榮耀》全球爆紅,《漫長的季節》卻走不出國門?別急
#1
發表於 2023-5-6 22:44
文|令狐伯光
《漫長的季節》的大獲成功,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它並沒有像韓劇《黑暗榮耀》在世界上爆紅,國內觀眾對於國產影視劇在外國火,所謂的“文化輸出”還是有執唸的。
否則,年初《狂飆》國內爆紅的時候,網絡上不會傳出什麼外國也爆了,《漫長的季節》反而不太具有代表性了,因為這部劇在國內也算不上大爆。
之前我也寫了不少中國流行文化輸出的文章,認為中國文化所謂的輸出不用太強求。
上一部各方面如此均衡的新派國產劇還是《琅琊榜》,但我認為它文本內核不如《漫長的季節》,本質還是一部偶像爽劇。不過,《琅琊榜》等古裝劇文化輸出卻不錯,也一直是國產劇對外輸出的題材,哪怕網絡小說玄幻啥的也是古裝。
這幾年國產影視劇對外輸出除了古裝作品,這個現代言情劇,都市甜寵也是起來了一波,至少在東南亞那塊已經開始超越韓劇,但國內觀眾卻嫌棄得不行。
相反國內觀眾喜歡的神作《山海情》《覺醒年代》《狂飆》《三體》是輸出不了的。《漫長的季節》也是如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
90年代末到2010年才是國產劇的巔峰時代,電視劇神作不計其數。
像諜戰劇《暗算》《潛伏》《懸崖》;歷史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等,戰爭劇《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年代劇《大宅門》《闖關東》等。其它像軍旅劇《士兵突擊》,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等。
這些內地劇無論是鏡頭語言,敘事文本,角色塑造再到內核表達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港臺文化精英北上內地,和內地精英合作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再到《祕史系列》;港臺自己的瓊瑤劇,《風雲》《仙劍》,周易武俠劇等等,也都創造巔峰。
國產劇製作,內容和藝術巔峰就是90年代末到2010年左右。但國產劇的文化輸出巔峰卻並不是這十年。
我記得前兩年還看到一個新聞,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評選的20世紀百大華語電視劇,結果上榜的大多數都是經典港劇,前10當中有9部都是港劇,第一名是《上海灘》,而《三國演義》第十名。
後面仙地還上榜的只有86《西遊記》,其它內地劇只有零星作品了。
新加坡的那個百名榜單也是一樣的,《三國演義》第9名,而《雍正王朝》第16,《康熙王朝》第35,《西遊記》第39,然後就沒了。
雖然這個榜單選擇到2000年為止(20世紀),但是據我所知,2000年後的國產劇,特別是內地劇在外國爆紅的並不多,特別是那些內容和表達非常精深的內地劇,我們是主場優勢還是有很多劇爆紅。
大家仔細想想,當時內地劇是不是也受到港臺劇嚴重衝擊,內地觀眾也愛看港臺劇。
像《妙手仁心》等香港職場劇,《法證先鋒》等香港警匪劇,《創時代》等香港商戰劇,再到《流星花園》代表的臺灣偶像劇?
這些港劇在東南亞仍然很火,《流星花園》代表的臺灣偶像劇,和內地的8090後這一代觀眾一樣,也是當時不少東南亞觀眾的童年情懷。
否則,2018年那麼爛的《新流星花園》,王鶴棣等明星不會在東南亞那麼火。
中國古裝劇最好的年代,中國觀眾問到肯定會說2010年之前,現在的古偶劇大多數都是答辯。哪怕就武俠,以前的古裝劇男女主角男帥女美,還各有特色,武打提前進行武打指導集訓。
現在的國產古裝偶像劇男的都是小鮮肉,女的都是“普女”甜妹,演技也不好。武打爛爆了全靠特效,有什麼吹什麼?
這個現代都市言情膩膩歪歪,雷人,神劇什麼的,可以說是網友的統一印象。
然而諷刺的是,這些東西恰恰是這些年國產劇文化輸出最成功的題材。當然這裡有一個過程,2010年到2017年左右文化輸出最成功的是《步步驚心》《甄嬛傳》《琅琊榜》《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等等。
2017年左右至今,除了同樣的《陳情令》《山河令》《蒼蘭訣》《星漢燦爛》等古偶。就有《微微一笑很傾城》《你是我的榮耀》等等,國產都市言情,也就是甜寵劇開始在外國爆紅,成績很好,取代韓劇的位置。
這些劇你還聽過,我相信大家不時在網上看到,像什麼《外星女生柴小七》《賀先生的念念不忘》《龍日一,你死定了》等等,好多名字聽都沒聽過的甜寵,結果在外國也爆紅。
這一切說明瞭什麼呢?又和《漫長的季節》有什麼關係呢?
既然2000年後內地劇國外不太火,那為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20世紀百大華語劇有《三國演義》《西遊記》《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作品。
答案很答案,“文化輸出”跟傳統所謂的文無第一的固有印象相反。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就如古代東亞除了華夏文明,存在被人推崇的排名第二的古代文明嗎?一種文化處於國際主流地位,不是他的文化先進性最強,而是他的現實實力最強,以至於他的文化也被最廣大的其他各族群關注而已。
對於不同族群,文化多元化本身是一個客觀現實。但對世間絕大部分人而言,關注其他族群文化的多元只是獵奇,因為每個族群自身特有的文化才是本族群的人能共情的文化。最強族群的文化被最大人類關注,是因為尋求讓自身最強是最廣大人類共同的期望,這也算一種共情。
所以不是第一強的族群文化對外宣傳,只是滿足其他族群人類獵奇心理。而第一強文化的對外宣傳,是滿足廣大人類尋求自強的共情心理,他們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西遊記》《三國演義》《雍正王朝》也能在外國火,是因為古代中國在東亞,甚至整個亞洲都是第一,這就跟香港古裝劇,《包青天》等古裝臺劇在東南亞也很火一樣。
香港現代劇,臺灣偶像劇也爆紅,則是他們率先城市化成功。在當時的亞洲是除了日本,兩個四小龍之二最發達的地區。依託於華夏文化的古裝劇大家能接受,其它地區拍不出來的現代的都市作品,大家更是喜歡看。
因為有一種落後地區對於現代化社會,城市化生活文化嚮往的憧憬。
8090後內地觀眾難道沒有覺得內地都市劇太土,羨慕香港都市劇,臺灣偶像劇的光鮮亮麗?
2010年後港臺經濟相對衰落,內地城市化則在迅速崛起。一開始到2017年左右還不明顯,文化輸出都是偶像化的古裝劇,2017年後短視頻高信息社會的爆紅,內地生活就像短視頻軟件出海一樣,成為了東亞,亞洲的一個代表。
內地觀眾以為武打設計好,男女主角演技,再到故事劇情優秀是剛需。
那是因為對於之前國產劇巔峰時代的情懷太過深刻了,畢竟主場優勢有著深刻的記憶,東南亞和其它地區就是客場記憶。
他們認為好看的顏值,光鮮亮麗的美術服化道,娛樂有趣的故事才是王道。
前面說現在內地城市化的作用,但是內地人均可不太富,人均遠不如當年港臺,還有日韓。靠人多可以市場大,但跳不過初級階段。大陸城市化太晚了,都市文化才剛剛開始,都市甜寵也才輸出,篳路藍縷,必定粗糙。
儘管如此,科幻和懸疑劇比過去好了,過去港臺再好也拍不出《流浪地球》《三體》《漫長的季節》。有人會說科幻沒有還正常,但是《漫長的季節》這種年代懸疑——
年代懸疑只是它的題材和表現手法,這部劇本質是《真探》《暗黑》那樣學習英美劇的新派國產劇。臺劇還有《想見你》靠近,現在的港劇就真的沒有。
中國動畫也處興起前夜,中國遊戲已經比較好了。
大陸拍不了警匪槍戰,武俠,沒有社會基礎。唯在科幻,年代懸疑,動畫遊戲另闢蹊徑。
沒有所謂的對外文化戰略,只有對外現實發展的戰略,或者叫改變世界能力的對外能力輸出才是唯一正確的對外文化戰略。當中國的國家實力更強,你的文化就被最廣大的人群關注了。
世界人民為了自我解釋明白這種關注的底層邏輯,會將你的現實強大的原因指向你一個個具顯出的文化符號。文化對外戰略對應自身實力地位,所以大家不用著急。
當你的經濟好了自然有人研究你,學習你,模仿你,你的文化影響力自然就來了。
韓國影視劇本身發展得成熟是肯定的,也不用刻意去貶低埋汰,雖然2023年以來確實問題重重。但它本身也是靠了美國netflix,也就是美國構建的文化軟實力投資,平臺才能更容易的文化輸出。
這肯定不是中國流行文化想要的,你想要人家歐美也不幹啊!
日韓和港臺地區是經濟最好之時影視最有影響力,我們離經濟最好起碼還有一代人時間。就算這樣只要觀眾不去追捧《小時代》,而支持《漫長的季節》這種用心的水準之作,讓良幣碾壓劣幣,何愁看不到好影視。
觀眾審美最終決定影視質量,國家的實力才決定文化輸出的水平。
最後,2023年以來國產影視劇大爆發,《流浪地球2》《深海》《三體》《漫長的季節》《狂飆》《顯微鏡下的大明》《去有風的地方》《宇宙探索編輯部》等等,這還不到半年,如果下半年不輸,我們未來一年有好幾部這樣的影視作品。
你管它什麼文化輸出不輸出呢,中國觀眾能看到好作品,這就行了。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黑暗榮耀》全球爆紅,《漫長的季節》卻走不出/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