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731
  • 回覆: 2
+5
(原標題「海柏利昂」Hyperion正傳兩集 當代軟科幻的特級傑作
 
2016-08-25首發,現在正在看後續的兩集)
 
想寫輕小說或武俠外的書
我近年看了較多輕小說和重新開始看華文武俠,但也一直有看英美的幻想小說,雖最近少看了但在年前看了些,但有興趣寫的只是少數。
因為很多都是很多人寫過又寫得很好的,所以我推的是在台港acg迷不很注意的那些傑作,因為都是幾乎未影像化的作品。
其中有數個當代健在的作家寫的,已經正傳完結系列才真的要寫,便是今次的「海柏利昂」(大陸譯「海伯利安」),和遲些才寫的「黑暗元素」`「末日迷蹤」`「火星三部曲」`「拉瑪系列」(作者克拉克是唯一已逝世的)`「三腳」。
--------------------------------------------------
上 簡單介紹這套書的現實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丹.西蒙斯(Dam Simmons)先生,
現時已經是美國幻想小說的老行尊了,在一九八九年首次出版第一集的本書,曾榮獲雨果獎`星雲獎`奇幻獎等。而現時已出的海柏利昂系列(Hyperion Cantos),共有四集長編和三集短編*在上世紀末全部出齊了,但僅看過頭兩集長編的中譯,即無的「海柏利昂」和「海柏利昂 2」,而第三和四集中譯都有簡體版但未見過實體書,香港圖書館也未收藏。我也不推薦無版權的網絡版。
*收錄在作者的短編集Prayers to Broken Stones中。
而且第三集和第四集只是二百多年後的同一對間軸上的故事,標題也改為安迪密恩系列,所以不在此介紹。
每集都有六百多頁的,所以相當於五本輕小說的分量,而且都不是單元的故事。

(首集繁體版封面)
本書應當算是嚴肅的軟科幻或太空歌劇。
故事借用了英國十九世紀詩人濟慈John Keats的長詩標題,但實際劇情是以中古英國名家喬叟的「坎特伯倫故事集」,即是說在未來的「朝聖」的故事。
而為何取海柏利安之名,因為一個主角是被不知名的勢力制造的,仿歷史人物濟慈的外表和名字的生化機器人青少年,和朝聖目的地是一個叫「海柏利昂」*的,剛被人類進達的荒蕪行星。
*希臘神話的巨人,銀英中同盟的旗艦也用其起名,但給譯作「休伯利安」。
--------------------------------------------------------
下 朝什麼聖?故事的背景和前期大要
和基地系列與沙丘系列等相似的,便是太空移民後地球被荒廢,真有老美想丟了歐洲的祖先諷刺,如果把地球想成人類的發源地非洲就更心酸。
而本編不只有超光速的太空船,還有使用像星艦的傳送門,可又不像多啦a夢般任意門般可以到達任何指定的目標,而是先在指定的不同地方各自建造傳送門才可以傳送的。
而剛到達或人口稀少的地方就未有傳送門了,當然海柏利昂行星也沒有的,所以朝聖者要搭超光速太空船前往。
那有什麼「聖」要朝呢?
答案是這裡有一個地方是違反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像時光布一股可以一些事物像時間倒流般回到以前的狀態,稱為「時塚」因為時間在這裡像是死了一般。
可是去過的人仍然記得來前的事,而且見到外界的時間正常,也不能做時間旅行的。
來朝聖人的是因為想給改變一些事,是即使當時有長生不老的技術也做不到的事。
但這些是經守護者「荊魔神」許可,而每七個朝聖者中只能接受一個願望,其他的六人便得死。
可不要想些什麼等價交易,因為荊魔神是什麼都沒收到的。
而一次往海柏利昂的船上的乘客,在各自述說自己的故事,甚至說是被神所啟示去的見荊魔神,他的身分其實是半機器人的救世主-----------

(二集繁體版封面)
第二集台灣簡單譯「海柏利昂 2」,英文原名The Fall of Hyperion大陸的譯名海伯利安的隕落。
原來荊魔神要召喚人類來無傳送門的地方,是宣告一個恐怖的秘密,便是控制傳送門的電腦正在實際控制人類最大的組織「霸主」(簡單說相當於銀河帝國,但不是君主的共和政體)。
當然那些七個朝聖者要死六個來實現第七人的願望是假的,為了試探來者的勇氣和決心。
而那些未有傳送門的地方的人類也發起暴動,稱為「蠻族」並組織向霸主的地盤進攻。
結局大意是霸主的領袖終於知道那是真的,便緊急關閉傳送門和廢止其使用,結果有數百萬人在傳送的中途死於暴露於太空。
雖然解放了人類但也意味人類的失序。
可真有直接把基地和沙丘的順敘寫的意味,即兩者的前史都是人和電腦大戰的終結者駭客世界觀,正史是銀英或星戰的宇宙,可是都不是預先便構成和確定的。
可是海柏利安是一開始便這樣寫的,也確定了像救世主和宗教的主題。
-----------------------------------------
結 太空歌劇的人文主義風格
雖然太空歌劇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大部分都是和電腦叛客相對的,更正確說是對於電腦叛客和後工業主義的厭倦,而傾向於像前電子時代的浪漫和人性。
但不是要否定那些科技,而是對於「理性的暴政」的反感。
如本編的濟慈和荊魔神是生化機人或半機器人,也有向阿西莫夫的機人救世主丹尼致敬。
最後補上出版資料,繁體版大塊文化出版 isbn 9789862130209 9789862130667。
 
ps 對jusesshion 君留言
 
但至少不在傳送中途的人都沒死,可是那些死了的人的家屬追究,做成了霸主的失勢,才會在第三四集的安迪密恩系列。



海伯利安Hyperion小說第三集安迪密恩
 
終於在香港圖書館找到這個系列後續的正版書了。當然譯名都只得用新借的簡版的,但看完新譯後都感到舊的繁譯實在太糟難怪沒繼續出版。
 
因為舊譯最難看的便是三集封面(四位主角全部都是背影),這個黑色的滿身是刺的人影「荊魔神」了,這個譯名除了很多刺外都無法對應原文的,結果如果看原文再看繁譯便不知道說什麼了?
 
這個角色新簡譯「伯勞」The Shrike,那只是小烏名可能在第一次中譯的譯者看來不夠酷吧,倒底這個時間旅行者,很明顯殺得死士郎當麻的,無能力者娜娜也殺過時間旅行者的,有什麼關係?本集的那個女孩便殺過另一個時間旅行者,手法在下文會說的。
 
這是上集的二百多年後的舊舞台所在的海伯利安行星,而標題的安迪密恩也是主角的名字,即封面那個半裸男性背影。一個只是當獵人或為外來獵人當響導的青少年,因為誤殺了闖入禁區的僱傭者而被假裝判死刑,實際故事中取代「霸主」(銀河聯邦)的「聖神」(銀河教會)的神父,請他去協助將由「光陰塚」(時塚)從上時代直後穿越來這個混沌時代的蘿莉伊妮亞,她將成為救世主做到聖神無法憑現代人完成的使命,還送兩人一件法寶「飛氈」。
 
但另一方面聖神上層叫軍隊抓她去強逼受洗,而伊妮亞帶安迪密恩找到本星球唯一被收藏可用超光速太空船和那個藍色人影的機器人,那是她的父親「濟慈」的複制機器人的合作者。
 
之後安迪密恩便沿女孩和機人所說的路,找到那些被上次因為機器人反逆而被逼關掉的傳送門,把飛氈舖在封面臨時做的木筏,便用木筏穿越多個不同的行星,見到無數美妙的風景中逃避聖神的追捕。
 
也有較正式地解說前兩集沒有說清楚的背景設定,雖然全書幾乎只有人類和仿真人機器人,但人類只是接受了那些更先進的外星人「智能核心」放棄了的現成的舊品,所以才不懂得駕馭那些機器人的。而反過來說人類也被智核強逼放棄地球,而地球被人類看成被智核的黑洞所毀滅了。
 
可是最後三人到達的竟然是地球,而座標卻在大麥哲倫星系,看來作者看過宇宙戰艦大和號的!
 
而那個伯勞只是不時在當三人被追到時現身救助的,而對「他」的來無蹤去無影束手無策時,上頭說女戰士尼彌斯可以對付,原來她也同樣是未來人結果多度擊敗過伯勞時,但伊妮亞發現所在的行星的熔岩噴泉便引尼彌斯丟進去---
 
算和無能力者娜娜騙對方去冰湖的相反,當然也要知道時間旅行者的能力極限才有效的,但我想只要是作者的惡意可以無視角色的「威能」,只要取消「光環」便行的。
 
評價是一個年青男女在夢想的風景和冒險的故事,很有娛樂性和藝術性,那些文字真的很美可以媲美「別讓我走」,只是不像再像對來自新世界和鈴芽般引文。或者不像前作的深度深奧,但至少在商業或藝術上很成功的。

[ 本帖最後由 gx9900gundam 於 2023-8-9 04:12 編輯 ]



海伯利安第四集大結局 安迪密恩的覺醒
花了近二十日才看完的還是因為要開始看上低音號的第二年級才提早看完的,這麼長的書如果是買的應當分數文寫吧。
 
𤣲在這樣草草看完也沒法了,只好繼續頂置表示敬意,老實說本書像是阿凡達一般的好看,這不只是形容或者本書可能是給阿凡達靈感的。
 
像上集說的用獨木舟和飛氈等穿過一度度的如意或傳達門,到達被搬家到宇宙大和號的敵人大本營的地球了,這次又穿越回來海伯利安時男主角病到了,只好送給敵人的聖神教會治療了。而上次被丟落溶岩的時間旅行者卻以控制時間的流動才等到被救了,之後再度要追殺女主角,而男主角痊癒。
 
本編開始女主角和另一方的上代的主角神父,即聖神教會的教宗,也說出了他們所知道的真相,其實一般人所以為的外星人「智能內核」其實只是機械化的人類,而把地球居民趕跑的是其中一個分支「驅逐者」。
 
可是智能內核卻以非人類的無機物自居,並認為是上帝創造出它們的但一直處於抽像的可能性的存在方式,而人類發明互聯網後便把其變成現實,而人類機械化後卻喪失了原創性的潛力,便在建造和傳送門控制人類,進入人的意識當中偷取其創造性。卻因第二集時被識破而失敗。而本編三四集時代卻強逼推銷一種很糟的方法來長生不老,便是稱為「十字形」的人造器官,使人到要死時可以復活,但會變成老而不死而每次死而復活時再度偷取人的創意。
 
可是女主角的基因將可以把別人基因調整性,擁有超能力但無法再使用十字形,那麼把人再度變成壽命有限,這才是本編和上代主角之爭了。結局不說了但說其實有些像macross delta的電影。
 
那麼外星人呢在結局公開了,其實上集封面藍色的人影是外星人「獅虎熊」,假裝成機器人了。而以地球被逼搬走是因為外星人的外觀在人類看來像機器,而他們以為人類不是生物,卻誤會機器是生物想「解放」生命,本來計劃背叛人類的電腦才把地球救走了,意外成為人類和外星人的橋樑。
 
這種設定也可以算是像Gundam 00 ELS或Muv luv Beta的制造者的前身。
 
最後這部真的可以說是世界名著的等級,我甚至認為它優於銀英和來自新世界,絕妙的對外星風景和生物,跟超未來的人造物的景觀,真的很精緻所以才比為阿凡達。如果在動畫中應當是「天地無用」的故事,但可不是像天片的aic公司拍得出來的。
 
如果說同樣是小說可以和本編並論,當然是人類補完計劃了,我不是說福音戰士而是說The Rediscovery of Man,影響了福音戰士還被它借用了這個標題的書。
 
我有位朋友極為喜歡天地無用和認為它應當比高達好的,看了這部小說才懂他的意思,那正如我也發覺小說人類補完計劃的故事也勝過機動戰士,要說到動畫當然是福音戰士了。只是動畫本身的創造不只是一個故事,那麼真要說本編的影像當然是阿凡達了,相當福音戰士或天地無用作為「動畫」也真的較難這樣狂熱的。
 
最後是補上寫人類補完計劃的網址了。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286&snA=528&tnum=1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