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5,098
  • 回覆: 8
  • 追帖: 1
  • 分享: 1
Dmitri Borisovich Kabalevsky, 1904 ~ 1987




卡巴列夫斯基,前蘇聯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社會活動家。1904年出生於聖彼得堡,父親是數學家,在國營生命保險公司工作。他6歲時學鋼琴,8歲正式學音樂。1918年全家遷居莫斯科。1919年考入莫斯科第三音樂學校,1922年畢業,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米亞斯科夫斯基學習作曲,從斯克裡亞賓學習鋼琴。1929年於作曲系畢業,1930年於格登威森鋼琴系畢業。他的畢業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獲優異成績。後又創作《第一鋼琴小奏鳴曲》、《第一交響曲》、合唱與管弦樂《悼念列寧安魂曲》。1932年蘇聯作曲家協會成立後,他參與籌組莫斯科分會,擔任不同行政職務,並撰寫許多論文,評論蘇聯音樂與作曲家。1934年創作的《第二交響曲》馳名國際樂壇。後又創作了《第二鋼琴協奏曲》、歌劇《哥拉·布勒尼翁》、兒童劇《發旺家與醜角》,1938年創作組曲《醜角》,電影音樂《肖爾斯》和《第四交響曲》,同年被聘為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1940年加入共產黨,至1946年任蘇聯作曲家協會機關報《蘇聯音樂》主編。之後又創作了合唱組曲《人民的復仇者》、歌劇《在戰火中》、輕歌劇《春天在唱歌》、康塔塔《偉大的祖國》、鋼琴曲《二十四首前奏曲》、《第二弦樂四重奏》、《第二鋼琴奏鳴曲》、《第三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追思曲》第三部歌劇《塔拉斯一家》、歌劇《尼基塔·威魯西寧》,他還寫了許多鋼琴小品和歌曲,如《30首為孩子們而作的簡易小品》和《莎士比亞的十首短詩》等。70年代後在莫斯科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部授予他創立的“卡巴列夫斯基教育體系”,主持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教育部成立的“音樂實驗室”工作,辭去音樂學院教授職務,致力於中小學音樂教育,邊有著名的《卡巴列夫斯基教學大綱》。大綱以蘇霍姆林斯基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為主導思想。80年代創辦並主編音樂刊物《學校教育》。1987年卒於莫斯科。

他的作品以通俗的、自然音階的語言為主。他的四部交響曲有三部是追思列寧的。西歐各國較多熟悉的是他的器樂曲,而歌劇和輕歌劇等主要在蘇聯國內演出。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4 PM 編輯 ]



一、為孩子們而作的簡易鋼琴曲集 Op.39 & Op.51


卡巴列夫斯基非常注重兒童青少年的音樂素質教育,他甚至還辭去音樂學院教授職務,致力於中小學音樂教育。時刻把握著“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的主導思想進行音樂教育。這部《為孩子們而作的簡易鋼琴曲集》Op.39就是體現卡巴列夫斯基這一觀點的代表作之一,由30首小曲組成。下面是選取了其中的24首加上Op.51的第1,3兩首組成的教學曲集。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6 PM 編輯 ]



二、降E大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Op.45


卡巴列夫斯基是以為技藝精湛的鋼琴家,他的鋼琴作品很多,鋼琴奏鳴曲共有3首,《第一號鋼琴奏鳴曲》Op.6是在音樂學院學習時的作品,幾乎沒有人知道,但是他的第二、第三鋼琴奏鳴曲卻是經常演奏的作品。這部《降E大調第二鋼琴奏鳴曲》Op.45中的鋼琴技巧非常充實,作於1945年,與同時期的普羅科菲耶夫的奏鳴曲並稱為蘇聯音樂中的鋼琴奏鳴曲典範。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歡樂地,降E大調,4/4拍,自由奏鳴曲式。創作此曲的1945年,正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贏得勝利的一年,作品中擁有反映戰爭勝利的氣息。開始由左手呈現的降E大調主和弦續接的第一主題形成如教會鐘聲般的音響。華麗地第一主題以漸快的速度形成高潮後,在D大調出現沉靜的第二主題。展開部是甚快板,降e小調,開始左手在最低音部奏出斷奏的分解和弦音形,右手也活動在低音區,這裡展開的主題沒有多大關系。之後再轉為歌唱般的情緒,呈現類似第二主題發展的音形。隨後速度變慢,進入再現部。

第二樂章,行板,b小調,3/4拍,三部曲式。在4小節的引子之後,呈示出主部主題。中間部分在g小調,速度轉快,清晰的旋律及其變形逐漸加強形成高潮,最後是帶有華麗琶音裝飾的再現。

第三樂章,甚快板,降e小調,2/4拍,自由迴旋曲式。在堅強並帶有躍動感的引子之後,呈現活潑的迴旋曲主要主題。第一插部主題為F大調,民歌風的旋律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奏出,隨後是強有力的突進。第二插部主題是降A大調,高亢地呈現出來,左手在七和弦上加重音,這是一個長大的樂段。最後樂曲在降E大調的和弦上結束。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6 PM 編輯 ]



三、F大調第三鋼琴奏鳴曲 Op.46


《F大調第三鋼琴奏鳴曲》Op.46是卡巴列夫斯基最著名的鋼琴作品。共由三個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流暢的快板,F大調,2/4拍,奏鳴曲式。樂曲首先呈示出歡快的第一主題,隨後在五度上加以重復。第二主題以C大調出現,主題中含有大小音階兩種性格,稍稍帶有憂愁並有現代感。展開部的速度更快,更加激動,開始是根據第二主題靜靜地發展,偶然出現激烈的高潮,隨即再度回到深沉的情緒。後半是加強的自由地展開,鋼琴奏出生動有力的效果,以和弦強奏結束。之後進入再現部,第一主題在這裡經過多次的變形,第二主題在F大調,最後是根據第一主題而形成的結尾。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降B大調,3/4拍,三部曲式。主部的主題是樸素單純的。中間部分轉為降b小調,主題是充滿悲痛情感的。之後進入升c小調而展開。在第三部分裡,經過裝飾的主部主題在B大調上出現,之後中間部分的主題在g小調奏出,尾奏中加緊主部主題而靜靜地結束。

第三樂章,快板,f小調-F大調,2/4拍,迴旋曲式。主要主題在f小調輕快地奏出,並發展成土耳其進行曲似的節奏。第一插部主題轉為g小調,這個主題洋溢著輕快活潑的節奏感。第二插部主題在降e小調,突然改變情緒,用兩個八度音程平行奏出並加以展開。在長大的發展之後,主題變成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樂句,到了高音的顫音部分,主要主題的動機在低音暗示,隨後主題完整再現,最後力度再度增強而猛然結束全曲。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7 PM 編輯 ]



[隱藏]
四、a小調迴旋曲 Rondo in a minor Op.59


《a小調迴旋曲》Rondo in a minor Op.59又是一首華麗的作品,作於1958年,3/8拍,急板。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7-2 12:36 AM 編輯 ]



五、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為青少年而作” Op.50


卡巴列夫斯基共作有四部鋼琴協奏曲,第一號,a小調,作於1929年;第二號,g小調,Op.23,作於1935年;第三號,D大調"為青少年而作",Op.50,作於1952年;第四號“布拉格”,作於1979年。

這部《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為青少年而作”》Op.50,作於1952年,共由三個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D大調,2/2拍,甚快板。
第二樂章,g小調,4/4拍,稍快的行板。
第三樂章,D大調,2/2拍,急板。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7 PM 編輯 ]



六、孩子的夢 Children' s Dreams Op.88


《孩子的夢》Children' s Dreams Op.88,是一部為青少年而作的鋼琴小品集,共由六首小曲組成:

1. 夢境 Dream,C大調,4/8拍,如歌的中板。

2. 誰將是辯論的最終獲勝者?Who Will Win The Argument? C大調,3/4拍,稍慢的。

3. 街頭老手風琴師的故事 Tale Of An Old Organ Grinder e小調,4/4拍,詩意的小行板。

4. 對比 Contrasts B大調,4/4拍,如歌的行板。

5. 古怪的圓舞曲 Curious Waltz 降e小調,2/4拍 + 3/4拍,如歌的,持續的。

6. 頑皮的男孩 Naughty Boys 升c小調,3/4拍,快板。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7 PM 編輯 ]



七、少先隊員的生活 From Pioneer Life Op.14


鋼琴組曲《少先隊員的生活》From Pioneer Life Op.14,作於1931-1968年間。共由五首小品組成。

1. 鼓手 Drummer,C大調,4/4拍,朝氣蓬勃的中板。模仿小軍鼓節奏。

2. 運動會 Sporting Game,降B大調,2/4拍,諧謔風格。

3. 假日 Holiday,a小調,2/2拍,快板。

4. 少先隊員之歌 Pioneer Song,F大調,4/4拍,朝氣蓬勃的、如歌的

5. 進行曲 March,降B大調,2/4拍,精力充沛的甚快板。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8 PM 編輯 ]



八、24首前奏曲 24 Preludes Op.38


《二十四首前奏曲》24 Preludes Op.38,作於1943年。二十四首作品按照肖邦《二十四前奏曲》Op.28 的調性順序排列。其中較常演奏的是第1、3、8、10、16、17、22、24號。

[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18 04:28 PM 編輯 ]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